师生关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十五届文明创建 > 学校社会良性互动,内外关系和谐 > 校园内部关系 > 师生关系 > 正文
丁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丁莉 老师事迹

                                                                              普陀区教育学院

人生犹如在海滩上散步,海风吹来,海浪轻拍,美景不断。人们走走、停停、看看,在经过一段长长的路途后,回头查看自己的足迹,海滩上留下的是弯弯绕绕、曲曲折折的脚印。而有一个人的足迹是笔直的,因为她一直看着前方海崖上的灯塔向前走,每一步都那么坚定,她的目标是——做一个好老师。她就是普陀区教育学院的小学语文教研员丁莉老师。

一、                 爱专业

丁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19年了,12年的教学经验与7年的教研经验使她领悟到教育是一门高深而有趣的学问。学习、实践、思考是教师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她经常阅读教科研书籍、杂志,摘录和领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中感受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创造性地汲取他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同时,将自己的创造付诸日常的教学研究工作。

这些年丁老师的书架上又添了好多教育书刊,有介绍国内外教育的,还有许多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有时候,丁老师一次购书就达12千元。看了介绍芬兰教育《珍视每一个学生——没有资优班》,丁老师就牵头组织实施了对全区的一年级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的工作项目;看了《我还小,我不能去上学》一书后,丁老师给幼儿园的园长们作了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报告。至于哪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可以看哪些儿童文学经典,丁老师更是如数家珍。在长征中心小学开展的“经典儿童文学阅读”课题和系列活动中,丁老师让大人和孩子都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丁老师书读得多,写得也多,在近五年里,先后参加了《手拉手奔小康》一书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参加了市教科院组织的《教师成为研究者》一书的编写,撰写的《从教师到教研员》一文,以自己的成长为个案,反映实践、研究对教师工作和成长的价值,呼唤教师成为研究者。此文后被《现代教育》等多家刊物转载。与两位教研员一起合作编著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一书,先后由东北师范大学和世界出版集团两次出版,作为师范生和教师培训的专业教学用书。主持研究并撰写的《新理念 新实践 新经验——小学低年级语文新教材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获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报告一等奖。

二、                 爱学生

自从做了教研员,丁老师带了不少的徒弟,给一线的教师上了很多课,他们也成了丁老师的学生。丁老师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发现桃浦地区的教师非常辛苦,本身工作十分繁重,来参加教研活动,路上就要花费很长时间。丁老师决定送教上门,在桃浦地区开展联片教研。当联片教研开展一轮后,丁老师欣喜地看见三所学校的老师步行五分钟就能到达教研地点。送教上门吸引了更多教师的参与,他们有机会上实践课,有充裕的时间一起深谈教学。丁老师用“倾注”和“成全”来概括自己的工作,倾注自己的时间、热情、智慧,成全学生的事业。

在教育学院,丁老师开设了240课程。她不但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还给学生们准备了下午茶,学生们感到不好意思,丁老师说:“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非常美妙,尽情地享受这一刻吧。”

对于不同职业发展期的教师,丁老师带教的方式也不同。对于第一年工作的新老师,丁老师就以自己的教学个案为例,从上好一堂课的四个要素引导教师思考,指导老师撰写规范的教案。 对于教研组长,丁老师就以听课、研讨为基本模式,逐步引导组长们梳理主要教学问题,进行教研活动专题设计,促进校本教研专题化、系列化。对于面上的教师群体,丁老师坚持“现场网上同步走、相关年级手拉手,亲历课堂显身手”的教研策略,(既现场教研与网上教研相结合,扩大教师参与面与受益面。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以幼小衔接为研究主题、一、二年级以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加强识字设计,渗透写作训练为主题、二、三年级以识写合流,写作起步为主题共同研究教学的基础与发展)促进年段之间的有效衔接、有序发展。

丁老师带教过的老师们有这样的体会:她很尊重我们,我们设计的教案,她总是要问很多问题,在明白我们的想法后,提出她的建议。让我们感到佩服的是,她从来不会推翻我们的思考简而化之地用她的思路取代。她每次的建议完善了我们的缺憾,有的成为我们思考的提亮、点睛之笔。有她在,我们上课心里就踏实。她让我们站的更高、想得更远,做得更好。

去年12月丁老师和她的工作团队在长征中心小学指导一堂儿童文学阅读课,从教学设计、试教修改到拍摄录像以及录像剪辑,丁老师全程指导。看过这堂课的老师说,要是课都这么上该多好啊。该课荣获第二届上海儿童阅读论坛优秀阅读指导课第一名。著名学者梅子涵教授以及市拓展型课程教研员江铭初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引用梅教授的话: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阅读课,比不少特级教师上的都好,这是真正的属于孩子们的阅读。

另外:普陀区获得了明年12月承办第三届上海儿童阅读论坛的资格,为基地经验的辐射以及我区小学的语文拓展型阅读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了教学有新突破,最让丁老师高兴莫过于执教教师获得了去全国巡回上课的机会,有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丁老师喜欢在教学一线工作,除了听课外,也亲自实践。从新授课到复习课她都在自己的基地下水实践过。三年一度的普陀杯评优展示中,丁老师与教学一等奖的教师们一起登台亮相,针对一年级教学中 “拼音与识字教学割裂,拼音教学弱化” 的顽症,在师大附小对全区小学领导、教师上了公开课。听课教室座无虚席,特级校长宋珠凤老师评价该课将拼音、识字教学有机融合,大大提高了拼音教学的有效性,设计很有新意。丁老师为自己的示范能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日常教学而感到高兴。

虽然,丁老师在一线已经没有自己的教学班了,但对孩子们的热爱始终萦绕在她心头,她认为在不同的层面可以为他们做不同的事情。丁老师和不少已毕业的学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提供着无私的帮助。去年暑假她受一位学生之托在东方曹杨外国语中学举办2008哈佛中学生领袖峰会,从筹备到开展甚至峰会期间的保安工作,丁老师都精心设计,安排得井井有条,确保了奥运期间国际性学生交流活动的正常开展。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理想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二千年前《侍坐》一文中曾皙道出了孔子的心思: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带着自己的学生,在大自然中吹吹风,唱唱歌……这多么纯粹而简单。而丁老师理想与幸福也就这么纯粹、简单,内心的感受比外在的业绩更为重要。丁老师是幸福的,她始终追随着自己的理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