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教育学院“十二
·五”发展规划(初稿)
普陀区教育学院“十二·五”的工作,要立足区域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为依据,把握学院作为区域现代教育改革专业支持中心的功能定位,积极推进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研究实践的专业引领两方面工作,不断凸现“专业化、效能化”的工作特征,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学院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地位,扩大学院的专业影响力,为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一 .发展背景(具体内容略)
……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普陀区教育事业“十二
·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区域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不断发挥教育学院作为区域现代教育改革专业支持中心的功能,认真处理好发展自身与服务全局、特色建设与整体整体、质量保障与效益提高、管理指导与服务需求的关系,实现学院各项事业的高水平、特色化、持续性地发展,积极推进学院和区域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三.功能定位
学院十二·五发展的功能定位,紧密围绕区域现代教育改革专业支持中心的功能定位,积极推进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研究实践的专业引领两方面工作,着力发挥五大基础功能
(一)政策研究、决策
1
、重点政策咨询:对区域重大教育政策的制定,开展立项论证、组织调研、形成结果,提出咨询意见,为重大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2
、政策理论研究。要加强专业前沿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局行政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3
、基础信息采集。对学校和基层教育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现象进行综合把握,结合自身业务,收集区域专业信息的资料或数据,真实反映基层需求,提交行政部门参考,为教育行政行政提供基础信息。
4
、年度报告形成。结合指导服务,对专业领域工作形成工作报告,各部门每年完成1-2份年度工作报告,提出不少于2项的发展建议。
(二)课程研发、评估
1
、完善课程架构:建构开放兼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促进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整体优化。
2
、特色课程开发:形成体现区域特色的具有一定系统性、较强选择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区本特色课程群”
3
、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课程资源或课程资源中心,为基层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所需要的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基地或课程学习室为学生学习地方课程提供实践场所和活动、研究场所。
4
、课程实施评估:对基层学校课程的设置、课程评价、课程行为、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的效果等各类课程实施工作进行指导性评估。
(三)人力资源研训
1
、优化继续教育课程。构建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课程框架体系,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和模式,构建开发多样化的、选择性强和高质量的干部、教师培训课程。
2
、架构人才培养梯次。积极推进第二轮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实现类目标定位、个性化培养举措、依次发展,整体提升,形成骨干教师的梯队化发展机制。
3
、促进研训一体化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旨,以提高教育效率为目标,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着力教研、科研、师训、干训一体化的整合
(四)教育资源集散
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一站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整合和创新现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资源库,为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的教师教育提供资源。
优秀教师资源共享。以专业发展团队、异地建立工作室、进行跨校带教的形式促进教师资源的柔性流动,促进优秀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品牌培育推广。做好各级实验基地的布点工作,加强品牌学科、品牌课程、品牌项目、品牌团队的培育和建设,构建起一个较全方位、多层面、高品质的教育品牌发展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促进区域教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五)教育质量保障
规范质量标准:强化标准的导向作用,依据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创建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
优化教育评价:确立开放性、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教师、学校发展性评价。
四. 目标体系和策略(具体内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