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项活动 > 正文
基于观察 教养医结合重塑师幼互动——普陀区幼儿园健康主题月“托班专场”展示活动
作者: 普陀区教育学院    发稿日期:2024年06月14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精神,推进区域托幼一体化工作的高质量实施,促进托班幼儿健康成长。2024年6月12日上午,普陀区幼儿园健康主题月“托班专场”的展示活动在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幼儿园召开,本次活动主题为“基于观察,教养医结合重塑师幼互动”。

上海市妇幼保健院原副主任医生马士薇、普陀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室主任周骏蔚出席活动。普陀区公、民办幼儿园大教研组长、保教主任和托班教师代表等7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普陀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员杜志珺主持。


深入托班现场

活动伊始,与会者们走进了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幼儿园的托班现场活动,观摩了托一班和托二班的室内外游戏,了解托班幼儿室内室外一体化的游戏环境及内容,亲身感受托班幼儿的日常生活。


区域托班教师联合教研

面对托班这一特殊且需要精心呵护的幼儿群体,在玩水游戏中,教师如何既满足托班幼儿游戏的快乐体验,又兼顾其生活照护?怎么把握“保护”与“放手”之间的平衡?托班第一联盟的10位教师围绕“基于观察,教养医三方共研托班玩水游戏中的师幼互动”这一主题开展了区域园际联合教研。本次教研由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幼儿园大教研组长朱逸稼主持。

教师们基于幼儿的游戏行为表现与需求,对玩水时湿掉的衣服是该“即时换”还是“等一等”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过程中,马士薇也提出了专业的建议。她认为,托班幼儿个体差异明显,教师应基于对每一位幼儿的气质类型展开长期的、跟踪式的观察,再做出适宜的保育判断。同时还要根据季节、气温、体质等不同的因素,灵活调整保育支持行为。

教师们还提出了许多师幼互动的策略,包括师幼互动的时机、方式等等。更重要的是,基于实证和每一幼儿开展师幼互动,基于幼儿个体需求做好保育工作,让每一位幼儿的需求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


托育经验交流

《浩浩的午睡日记》普陀区石岚新村幼儿园  金 铭  

金铭针对托班中难以入睡的浩浩,采取了教养医三方协同的方法。她与教养团队、医生专家共同观察、记录,寻找浩浩入睡问题背后的诱因,讨论与挖掘改善的点滴可能,为浩浩提供了个性化的改善方案。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策略调整,浩浩逐渐适应了午睡,展现了明显的进步。这让我们看到了浩浩的点滴变化,也看到了托育背后合力的力量。

 

《多元融合,让托班课程衔接有“道”》普陀区四季幼儿园   张辰婷

张辰婷从幼儿园修订课程实施方案、推进“沉浸式”教研机制、设计与运用“托班一童一档”三个方面,分享了普陀区四季幼儿园托班团队在教养医结合背景下的托班课程探索之路。其多元融合的行动路径,为托班课程的养育之“法”、衔接之“道”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经验。

活动最后,学前教研室主任周骏蔚从“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出发,向托班教师未来的托幼工作提出了:立足“三个视域”,探索和重塑关系,成就幼儿美好童年的殷切希望。

周骏蔚指出:

1.立足“课程视域”,思考各类活动的关系

托班教师要置身在课程背景下整体架构、思考托班各类活动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形式,发挥好高低结构活动的互补关系。

2.立足“幼儿发展优先视域”,思考师幼互动的关系

托班教师要在儿童视角下思考如何彰显托班幼儿的自我体验,内隐过多过强的教师意图。利用医学资源补足我们教师的认知短板,更科学地走近幼儿,建立更平等、尊重、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

3.立足“教育生态视域”,思考家园社的关系

托班教师要将托班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生态圈中进行整体性思考,让家庭、幼儿园、社会资源,教育、养育、医学紧密合作,从而拓展我们观察识别的视角。让教师们在“道”与“术”之间游刃有余,做个既说得出“道道”又能充分施展“见术”的教师。

 

此次健康主题月“托班专场”活动展现了普陀区在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中的经验做法,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为推动普陀区乃至上海市的托幼一体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继续关注托育,保障幼儿园最柔软群体的生活质量,丰富每一位儿童的童年成长经历。



































■  来源:学前教研室

■  审核:周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