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创新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在线 > 创新驱动发展 业务水平突出 > 创新发展 > 产出创新成果 > 正文
“相约馨苑,会心成长”现场咨询与督导暨市、区心理骨干教师联合培训

心有“医”靠,督有所成

——“相约馨苑,会心成长”现场咨询与督导暨市、区心理骨干教师联合培训

 

            “相约馨苑,会心成长”现场咨询与督导在普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行,此次活动也是市、区心理骨干教师联合培训专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杜亚松教授担任督导专家,区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基层学校心理教师以及上海市教委杜亚松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们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示:“相约馨苑,会心成长” 普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现场咨询与督导

 

一、厘清核心症状   把握治疗时机

个案持续的异常行为是不是强迫行为?总是担心自己身患绝症一定就是疑病症吗?阿斯伯格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依据是什么?……面对一个已辗转多家医院、被诊断为不同病症的复杂个案,现场的老师们不免产生各种疑问,杜亚松通过现场与个案及其家长的耐心交流和互动,带领大家抽丝剥茧般剖析个案的种种异常行为,最后将问题聚焦于精神病性障碍的典型症状——异常思维和语词新作上。杜亚松运用丰富的临床案例引导大家进一步认识强迫行为、刻板行为、精神病性行为等症状表现的差异。面对家长的疑虑,杜亚松细心解答,既为家长明确后续治疗方案,更让大家理解心理疾病最佳治疗时机的把控。

 

二、聆听个案心声   赋能亲子成长

家庭的魅力在于看不见的情感纽带,家庭的困难也在于这些看不见的交织的情感密码。第二个个案,凡是有家长在的现场,她都表现出一副冷漠的样子,家长抱怨她不懂感恩,老师想帮却又无法靠近。面对这种情况,杜亚松通过询问家庭结构和关系、家长的教养方式、个案的成长经历、代表性的家庭事件等问题,逐渐把个案与家庭欲爱又恨的矛盾关系呈现出来。他指出,个案是通过切断关系来减少家庭互动的紧张氛围,换取表面上亲子关系的缓解,而实际上个案固执地拒人千里,真正表达的是一个孩子内心对亲情的渴望。

父母有其自身的人格特点、人际模式和成长经验,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当父母面对孩子时,应该是设法去了解孩子的困扰,无论自己心中有多少渴求和委屈,都要保持一定的冷静,不必和孩子斤斤计较,先学习倾听!而学校心理教师,面对身陷亲子情绪锁链中的学生,可以尝试开展家庭治疗,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现状的目标。

督导临近尾声,来自市、区不同学段的心理骨干教师围绕督导案例和自身工作又提出许多问题,杜亚松教授一一详细回答。他强调,心理教师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敏感”,要善于捕捉个案异常行为背后的核心症状,要敏锐觉察个案言语背后的情绪意义,还要对自己的咨询思路和效果保持警觉,既要能尽己之力,助人自助,更要明白自己的工作界限,及时转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