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
|
序号
|
时间节点
|
内容
|
出席对象
|
负责人
|
备注
|
第
一
阶
段
|
1
|
3
月
20
日
(周五)
|
全院教职员工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
全院教职员工
|
总支书记
鲍银生
|
|
2
|
3
-
27
日
(周五)
|
党员和干部进行集中辅导学习
|
党员、中层以上干部
|
总支书记
鲍银生
|
|
|
3
|
3
-
30
日
(周一)
|
确定调研题目
|
院务会议
|
鲍银生
|
|
|
4
|
4
-
3
日
(周五)以前
|
分支部学习(以回答问题方式,推动学习)
|
全体党员院领导班子成员
|
各支部书记
|
|
|
5
|
4--17
|
分支部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
|
全体党员;教代会代表;民主党派
|
各支部书记
|
|
|
6
|
4--19
|
领导班子思想解放大讨论
|
班子成员;
|
总支书记
鲍银生
|
|
|
7
|
4
月下旬
|
开展调研完成调研报告(
5
月
8
日
上传)
|
班子成员
|
总支书记
鲍银生
|
学院完成一至两篇
|
|
第
二
阶
段
|
8
|
4
月下旬前
|
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网上论坛
|
党员、党员干部
|
党总支宣传委员欧家斤
|
每一个支部不少于
5
名党员参加
|
9
|
4
-
17
日之前
|
上报“践行普陀教育精神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千字文
3
篇
|
党员、党员干部
|
党总支宣传委员欧家斤
|
党员领导干部
|
|
10
|
4
月
17
日
|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争创评选活动
|
党支部、全体教职员工
|
党总支群众委员钱正华
|
|
|
11
|
5
月上旬
|
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召开座谈会,开展意见征询。
|
党派成员、部分教职员工
|
总支书记
鲍银生
|
召开一个座谈会,开展一次书面征询
|
|
12
|
5
月中旬
|
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
|
党员、班子成员
|
总支书记、支部书记
|
|
|
第
三
阶
段
|
13
|
6
月上旬
|
梳理分析突出问题
|
党总支委员,班子成员
|
总支书记
|
|
14
|
6
月中旬
|
明确整改方向
|
同上
|
总支书记
|
|
|
15
|
6
月下旬
|
制定整改方案
|
同上
|
总支书记
|
|
|
16
|
7
月—
8
月
|
落实整改措施
|
同上
|
总支书记
|
形成若干个解决突出问题的措施与制度
|
序号
|
整改落实项目
|
时限要求
|
具体措施
|
相关
责任人
|
备注
|
1
|
《普陀教育》实施改版
|
2009
-5
|
重组《普陀教育》编委会,调整主编人选,调整栏目设置。
|
纪长有
|
|
2
|
建立学院独立的门户网站
|
2009
-11
|
学院各组室已经制定了服务基层开展网上教研、网上科研、网上培训设立了专门的栏目,组织了丰富的浏览内容。
|
杨杰
|
|
3
|
确立体现学院特色的重点研究的课题
|
2009
-9
|
|
杨杰
|
|
4
|
组织跨部门跨学科的创学院品牌的项目工作小组或研究小组
|
2009
-9
|
|
杨杰
|
|
5
|
完善学院激励机制
|
2009
-9
|
将职工市级以上的获奖纳入学院奖励范畴
|
鲍银生
|
|
6
|
设立教学指导奖
|
2009
-9
|
对指导基层学校获得市级以上的教学评优的教师给予奖励
|
瞿志军
|
|
7
|
建立精神激励机制
|
2009
-9
|
建立表彰宣传授奖等一系列精神激励机制
|
鲍银生
|
|
8
|
建立校情民意分析制度
|
2009
-9
|
每一学期召开一次专门的民意分析会,会前做好调查
|
鲍银生
|
|
9
|
建立分管院长深入分管组室现场办公制度
|
2009
-9
|
每月分管院长到分管组室进行一次现场办公
|
鲍银生
|
|
10
|
完善党员责任区制度
|
2009
-9
|
每一个支部一学期听取一次党员民意汇报。党总支组织一次民意分析会
|
鲍银生
|
|
11
|
做好师情分析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09
-12
|
|
杨杰
|
|
12
|
制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
2010
|
|
杨杰
|
|
序号
|
整改落实项目
|
时限要求
|
具体措施
|
相关
责任人
|
备注
|
1
|
《普陀教育》实施改版
|
2009
-5
|
重组《普陀教育》编委会,调整主编人选,调整栏目设置。
|
纪长有
|
|
2
|
建立学院独立的门户网站
|
2009
-11
|
学院各组室已经制定了服务基层开展网上教研、网上科研、网上培训设立了专门的栏目,组织了丰富的浏览内容。
|
杨杰
|
|
3
|
确立体现学院特色的重点研究的课题
|
2009
-9
|
一是加强附校建设的研究;二是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研究;三是发挥教育情报资料的作用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四是学校各类会议民主程序的研究。
|
瞿志军;
杨杰;
纪长有;
鲍银生
|
|
4
|
组织跨部门跨学科的创学院品牌的项目工作小组或研究小组
|
2009
-9
|
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工作小组;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小组
|
杨杰
|
|
5
|
完善学院激励机制
|
2009
-9
|
将职工市级以上的获奖纳入学院奖励范畴
|
鲍银生
|
|
6
|
建立精神激励机制
|
2009
-9
|
建立表彰宣传授奖等一系列精神激励机制
|
鲍银生
|
|
7
|
建立校情民意分析制度
|
2009
-9
|
每一学期召开一次专门的民意分析会,会前做好调查
|
鲍银生
|
|
8
|
建立分管院长深入分管组室现场办公制度
|
2009
-9
|
每月分管院长到分管组室进行一次现场办公
|
鲍银生
|
|
9
|
完善党员责任区制度
|
2009
-9
|
每一个支部一学期听取一次党员民意汇报。党总支组织一次民意分析会
|
鲍银生
|
|
10
|
做好师情分析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09
-12
|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发挥40岁以上中年教师的骨干作用;注重领军人才的培养;注重专长人才的培养
|
杨杰
|
|
11
|
制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
2010
|
对学院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规划引领推进学院各方面工作有序发展。
|
杨杰
|
|
填表单位
(加盖公章)
|
区教育学院
|
|||
参加评选教师总数
|
113
|
其中党员数
|
54
|
|
中学组
(请根据总票数填写前30篇候选千字文的编号)
|
1
编号:1
16编号:124
2
编号:5
17编号:115
3
编号:12
18编号:102
4
编号:24
19编号:97
5
编号:40
20编号:84
6
编号:51
21编号:83
7
编号:53
22编号:81
8
编号:59
23编号:68
9
编号:62
24编号:74
10
编号:67
25编号:139
11
编号:68
26编号:137
12
编号:69
27编号:132
13
编号:94
28编号:119
14
编号:95
29编号:108
15
编号:96
30编号:106
|
|||
小幼组
(请根据总票数填写前20篇候选千字文的编号)
|
1
编号:11
11编号:61
2
编号:21
12编号:64
3
编号:23
13编号:65
4
编号:27
14编号:67
5
编号:33
15编号:70
6
编号:46
16编号:78
7
编号:47
17编号:81
8
编号:48
18编号:83
9
编号:49
19编号:89
10
编号:54
20编号: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