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两纲”的课外体系的工作我院主要以德育室通过为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文件以及由学院课改办会同德研和教研等部门联合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来实施推进。
一、相关文件精神
我院起草的《09年学校德育工作要点》中关于课外体系建设的文件(节选)
2、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完善“两纲”课外体系建设。各校要结合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等重大节庆和迎世博等重大事件,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开展“精彩世博,文明先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走近世博,支持世博,服务世博。举办纪念“3.28”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民族文化活动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西藏民主改革50年的历史变迁,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意识,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深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展“红色热土”、“苏州河—母亲河”寻访、征文、演讲比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继续开展“涉台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前台海形势,增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生态修复使者”行动,提升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深化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普陀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努力构建以诚信守法为核心的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体系。加大普陀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协会的建设,开展“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活动,发挥电影载体的育人功能。
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校外教育对深化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文件精神,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学习从“教室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广泛延伸,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中心和青少年中心等部门的作用,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齐备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研发一批主题鲜明、生动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龄未成年人所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品牌系列;建设一支热爱校外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兼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今年重点是加强“中华农耕文化”建设。将《农耕文化》课题的研究成果运用于鲁汇基地实践中,开发一批以动手实践为特征的综合学科课程,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认真落实市教委《关于在本市大中小学广泛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广完善《普陀区中小学生节庆活动手册》,结合端午节,开展形式多样的龙舟文化教育活动,举办“‘传统节
爱国情
民族风’——2009普陀区教育系统庆端午古典诗文朗诵音乐会。”
关于做好2009年普陀区未成年人
暑期工作的通知
(节选)
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社区学校、有关教育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继续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的实施,今年开展未成年人暑期工作要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迎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以“为祖国喝彩,为世博增辉”为主题,开展“五彩”暑期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明确任务,提高认识,突出暑期工作的时代主旋律
2009年暑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力开展“我爱我的祖国”红色教育系列活动,“精彩世博,文明先行”绿色行动系列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金色品行培育系列活动,“共享蓝天,关爱成长”蓝色互助系列活动,“关爱生命,健康成长”橙色教育系列活动,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学习《关于做好2009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德[2009]33号),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增强责任意识,整合各方资源,紧紧围绕“为祖国喝彩,为世博增辉”的主题,认真制定暑期工作计划,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努力营造“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中体验感悟,茁壮成长。
二、精心组织,增强体验,开展五大系列活动
(一)开展“我爱我的祖国”红色教育系列活动
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扎实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1、开展“读红色诗文,明爱国之理”活动
开展诵读爱国主义诗文活动。各街道(镇)、各学校要组织参加以“书香暖人心,祖国在心中”为主题的2009年暑期青少年读书活动,以青少年读书网为平台,推荐优秀爱国主义诗文,引导未成年人读“红色诗文”,育爱国精神。
开展“献给祖国的歌”少儿诗歌创作朗诵比赛。各校要积极指导学生通过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交流心得,分享体验,抒发爱国之情,培育民族精神。
2、开展“赏红色影视,悟爱国之道”活动
开展“颂祖国,迎世博”普陀区中小学生电影节活动。区文化局要认真组织好“百场电影进社区活动”,展映以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等为题材的优秀影片。区影视教育协会、学校、社区要积极组织学生观摩,开展征文、演讲、论坛、DV短片、创意动漫设计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影视教育的德育功能,通过形象生动的影视教育,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报国之志。
3、开展“唱红色歌曲,抒爱国之情”活动
开展“祖国万岁”歌咏活动。各校要紧紧围绕“歌颂伟大祖国,肩负神圣使命”的主题,积极开展优秀爱国主义歌曲教唱、演唱、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展示当代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努力形成校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师生共参与的喜人局面。同时,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将好歌带回家庭,带进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4、开展“走红色之旅,践爱国之行”活动
继续开展“红色热土”寻访活动。各街道(镇)、各学校要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三类内容为主题,充分利用普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州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红色热土”寻访活动,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使广大未成年人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普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深刻变化,激发青少年树立与祖国、与上海、与普陀共奋进的远大志向。
区少工委要组织开展好“红领巾与新中国”红色之旅。通过参观革命教育纪念馆,了解革命历史进程,聆听革命历史故事,感受战火洗礼等活动,让少先队员学习革命传统,树立崇高理想。
5、开展“征红色誓言,立爱国之志”活动
开展以“向国旗敬礼”为主题的“忠诚誓言”征集活动。各街道(镇)、各学校要深入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式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未成年人知晓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史,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各校要以“向国旗敬礼”为主题,开展抒写“忠诚誓言”的征集活动,表达对共和国60华诞的祝福,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成才报国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开展“精彩世博,文明先行”绿色行动系列活动
以迎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真学习世博知识,积极参与迎世博活动,提升文明素养。
1、开展“走近世博,宣传世博”活动
开展“我爱我的祖国”迎国庆迎世博知识竞赛活动。各校要组织未成年人通过参观世博图片展,读报纸、书籍,看电视、网络,听广播、讲座等形式学习世博知识,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世博知识竞赛,引导广大学生了解世博,宣传世博,争当“世博小使者”。
区妇联、团区委要组织开展好“迎世博,亲子共成长”家庭教育系列讲座、“青春迎世博,文明伴我行”社区学校彩虹行动、“天天点点进社区”等活动,加大世博知识、礼仪知识的宣传力度,提升未成年人的文明素养。
2、开展“支持世博,奉献世博”活动
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活动。各街道(镇)、各学校要组织开展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世博进社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迎世博“三五”集中行动,开展“欢乐暑假和谐社区 共迎世博”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节能减排”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节约能源活动;继续开展“百万学生千支队,清洁城市我动手——我微笑·我捡起”公益劳动,引导广大学生争当“世博小志愿者”和“世博小卫士”。
继续组织开展“生态修复使者行动”。通过考察上海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使者培训、生态放流等环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生态修复理念,为迎世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区少工委要组织开展好“小手牵大手,共养好习惯”活动。通过人人制定一份“雏鹰世博章”争章计划,人人克服自身一个陋习,养成一个好习惯,人人劝导身边一个大人克服一个陋习等活动,引导队员“小手牵大手”,共争“雏鹰世博章”。
3、开展“创意世博,共享世博”活动
组织参加“创意点亮生活 行动喜迎世博”——中小学生社团创意实践大赛。各校要积极动员,精心组织中小学生以学生社团、雏鹰小队、志愿者团队等为单位,走进社会,开展创意世博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人人争当“世博小博士”。
区少工委要组织好“创意世博DIY”作品征集活动,以“我心目中的未来城市和生活”为主题进行儿童画创作,开展“我们心目中的世博展馆”场馆模型设计、电脑科幻画征集等活动,激发少年儿童的创新潜能,为世博添彩。
二、具体工作实施
普陀区鲁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探究课程建设
计
划
书
一、目的与意义
1、积极探索校外教育主动衔接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机制
2、三维立体建设,建构基地教育特色
3、优化校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基本内容
通过鲁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探究课程建设,锻造基地特色,探索校外教育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模式。
具体内容:
(1)遵循“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接轨”、“课程学习尊重学生兴趣”、“课程内容体现综合性、开放性、选择性”、“课程实施体现实践性、合作性”等课程建设原则,构建鲁汇基地主题探究课程,完成相关资源建设。
(2)研究小学、初中学生校外活动特点,探索校外教育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模式,完成研究报告。
三、课题组成员
顾问:李学红、邹竑、徐淀芳
组长:杨
杰
郁其福
成员:瞿志军、陈镇虎、张玉华、孙英俊、翁亚斌(小学负责)、高旺蓉(中学负责)、
陈燕华、姚蔚、印兰及相关学科教研员
说明:课题组成员主要有区教院教研员、鲁汇基地领导与特聘人员组成
四、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
2月,课题启动。
3月,学习“农耕文化”课程建设经验;完成相关调查研究。
4月,初步构建课程基本框架,完成一个主题的课程建设与实践。组织专家论证。
5月~8月,根据课程基本框架,初步完成教师指导手册,学生活动手册。完成教学配套设施的基本建设。
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进行相关师资培训。进行第一轮的课程教学实践,优化课程目标与内容,完善教学配套设施与材料,研究课程实施机制,探索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价方案、积累教学资源,研制学生课程活动手册。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完成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教材的制定;完善教学辅助资料,包括授课计划、教师指导手册,学生活动手册、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配备等;发表、出版研究成果;进行结题论证与课题验收。
五、预期研究成果
1、鲁汇主题探究课程
2、鲁汇主题探究活动展示
3、相关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