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积累不断提升
形成特色铸造品牌
普陀区教育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注重积累不断提升,在一些项目上已形成特色,铸造品牌。
(一)构建民主管理体系,扩大员工民主权利
图示:教代会代表正在举手表决
学院致力于构建民主管理体系的探索,初步确立了由民主权利、民主程序和民主范围三个维度构成的民主管理的框架体系,使学院的民主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也为基层学校如何开展和推进民主管理拓宽了视野,提供了经验。在实践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上所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全国性的党建论文一等奖以及上海市党建论文的二等奖。院党总支被教育党工委评为“优秀党建实验基地”“优秀基层党组织”。
(二)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创区校双轮驱动新格局
自“十五”始,教师教育开始由区县统筹。学院在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反思“八五”“九五”的基础上,构建了“十五”“四元”培训课程框架,由学院和基层学校共同实施;“十一五”又进一步构架了“二维四类多元”继续教育课程的新体系,使区域教师教育出现了四个深刻转变:(1)从过去的“培训机构本位”转变为“区校联动”,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场所;(2)从过去培训课程偏重知性传授转变为以知促行、注重发掘教师实践智慧,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3)从过去教师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以教师为研修主体,教师是主动的研究者、实践者、创造者,而且教师的经历、经验、知识、情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资源;(4)从过去就培训抓培训转变为更深层、更长远地着眼于教师文化的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让教师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中,体验职业生涯的快乐和价值。
图示:我区教师培训网站
(三)研发“伟人教育”德育课程,凸现区域课程建设中心功能
学院发挥整合机制,联合基层学校,遵循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相继研制开发了《邓爷爷,我爱您》连环画及活动手册、《手拉手,奔小康——少年学生三个代表学习活动手册》、《邓小平理论常识》教育系列软件、《谋发展、促和谐——高中学生科学发展观常识读本》等课程教材,形成了以“伟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德育系列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邓小平理论常识》教育系列软件被中宣部、国家新闻总署列为“庆祝建党80周年”重点音像选题;《邓爷爷,我爱您》学习活动用书被定为向十六大献礼的重点出版物,荣获2003年上海市德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伟人教育”课程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在2005年召开的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普陀区教育局作为唯一的区县代表,作了经验介绍。
(四)加强附校建设,发挥实验辐射功能
为进一步加强初中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区教育局决定依托区域已有优质资源带动一批公办初中,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区教育学院于2003年接受了承办原黄陵学校的重任,易名为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由于历史原因,原黄陵学校教育设施陈旧,骨干教师严重流失,教育质量滑坡,社区声誉不佳,办学困难。面对承办附校的艰巨任务,学院确定了“发挥优势,专业引领;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承办策略,充分运用在多年实践中生成的教育智慧,以推进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为抓手,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充分体现出区域性专业支持中心的智慧和能力。短短三年,附校取得长足的进步:“提升教师、发展学生”的办学理念已为全校师生逐渐接纳,办学实施设备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显著进步,先后获得“区行为规范优秀校”、“普陀区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荣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并顺利通过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的规划评审。
作为学院的综合实验基地,附校的发展没有仅仅定位于普通意义上的学校形象的变化,而是为改变薄弱学校,加强实践与研究,注重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效益等内涵的发展,为抬高本区基础教育的底部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学院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得到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同行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干训、师训各培训班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多次受到市教委表扬并获得奖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曾对我区中小幼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整体调研,总结了四条经验:第一是课改实施开始从政府推进向学校积极落实行为转变,学校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第二是课改试验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中起始年级推广二期课改工作开局平稳,进展良好。第三是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第四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教研工作的品质和实效性有了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