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教育学院
创建第二十一届上海市文明单位实施方案
(讨论稿)
精神文明建设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普陀区教育学院在连续九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和通过“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018—2020年度)复评基础上,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争创第二十一届上海市文明单位(2018年—2020年)和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2023年)。根据《上海市文明单位考评标准(2019版)》和《全国文明单位测评标准(2020版)》具体指标要求,并结合《教育部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六好”文明校园创建标准,现制订学院创建第二十一届上海市文明单位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以教育“十四五”规划实施为指引,坚持“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服务创新”,全面开创学院“十四五”工作的新局面,以更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张 平、刘友霞
副组长:刘 滢、王茂江、缪亚男
(二)工作小组
方红军、颜欣玮、丁莉、赵群、钱正华、郑百易、周骏蔚、王萍、马骏、黎亮、董群、孙刚
(三)资料整理小组
由党总支委员与部门副主任或部门代表组成,具体负责文明创建资料的整理工作。
三、创建口号、创建目标和创建路径
(一)创建口号
专业引领再出发,服务全局谱新篇
(二)创建目标
专业引领品质示范,社会服务品牌彰显
(三)创建路径
价值引领,项目推进,品牌铸造。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价值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创建工作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主题与主线,为学院的改革发展不断积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坚持项目推进,在贯彻落实区域教育和学院“十四五”规划中,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担当新使命、践行新作为,努力为全面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坚持品牌铸造,打造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文化品牌、专业服务品牌与社会服务品牌,彰显学院的责任担当能力和社会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四、创建内容
(一)组织领导坚强,创建机制完备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重视理论学习,制定完备的学习制度和计划,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活动常态化,明确学院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决策各项制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完善创建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
(二)思想教育深入,道德实践丰富
加强学院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开展建党百年系列主题活动。加强教职工思想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投入上海市民修身行动和各类精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动教职工文明行为的养成与践行。
(三)文化建设有力,单位风气向上
围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上海城市精神,积极培育单位文化和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建设内涵丰富、氛围浓厚,单位文化体育设施健全。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和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开展以服务文明、礼仪文明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活动,干部教工自觉修身律己,有良好的行为修养,言语文明,举止得体。
(四)管理科学规范,内外关系和谐
落实现代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工会组织,落实教代会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教职工合法劳动权益,劳动关系和谐。认真落实垃圾分类管理,加强单位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控烟、卫生防疫,加强单位内外的绿化美化,办公、生产场所和服务窗口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秩序井然、服务条件良好。
(五)践行社会责任,公众评价优良
积极参加各类诚信建设主题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诚信形象,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着力践行社会承诺,按时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弘扬志愿服务理念,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帮困助学、爱心支教、关爱特殊群体和文明交通创建等社会公益活动,主动参与文明城区创建,开展多种形式的同创共建活动,取得良好评价。
(六)创新驱动发展,业务水平领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开展各类创新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根本教育任务;贯彻区域教育“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核心理念,落实“三化一强”普陀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2.0建设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双新”“双减”等教育行动,进一步发挥学院作为区域基础教育专业支持中心的功能。
五、重点创建工作(项目)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活动。重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开展革命优秀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学习教育,增强学院教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励教职工“赓续百年初心,勇担育人使命”,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学院教职工立足岗位工作,围绕学院在贯彻区域教育“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工作项目(或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根本教育任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建立适合学生德性成长的德育工作体系,推进“信仰自觉”“人格健全”“成长的力量”“生涯教育”“红色基因”区本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善课内外和校内外德育体系,以诸育融合为导向,加大学科教师的参与力度与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力度,完成普陀大学堂学习手册深度开发,全面推进“生涯学堂”建设;建设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加大医教结合特色项目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课程建设、宣传辅导和危机干预建设,全面创建新一轮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三 ) 专业引领、服务全局,实施内涵提升项目
学院将围绕区域教育“十四五”规划,在“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核心理念引领下,推进“适合教育”的系列行动研究项目。例如““大思政”格局下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研究”“区域小初高一体化衔接教学研究”“基于高阶思维培育的跨学科学习设计”“学校体育艺术特色项目一条龙体系构建机制与模式研究”“区域数字化学习平台与线下教学融合的应用研究”“区域推进学前健康教育生态研究”“基于实证优化适合教育的综合评价研究”“新时代普陀区干部教师人才培养攀升计划与行动研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等,以此推动“三化一强”普陀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2.0建设行动,不断提升学院专业服务的品质内涵。
(四)资源共享、文明共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
学院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建立新时代文明志愿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继续加强与和平居委会持续十多年的帮困助学项目;继续推进与启星学校关爱特殊儿童的融合培育项目;主动承担边远贫困地区来沪培训、短期送教、长期支教、远程培训等多形式的公益教育培训项目;深化医教结合,持续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品牌;积极投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环境整治,以此广泛承担社会责任,展示学院全国文明单位形象。
(五)营造环境、丰富内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整体规划,体现学院引领服务文化的时代性。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营造文化氛围,而且可以激发教职工的文化意识;完善校园文化设施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为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平台。加强教职工社团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内容。通过多样的社团活动来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学院良好院风学风的形成。
六、实施步骤
(一) 制定《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创建第二十一届市文明单位实施方案》。
(二) 广泛学习宣传《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创建第二十一届市文明单位实施方案》,营造齐抓共管的生动环境。
(三) 按照《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创建第二十一届市文明单位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各项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夯实基础。
(四)按照《上海市文明单位考评标准(2019版)》的要求,做好数据材料的采集、上传、档案汇集等工作。
(五)完成创建工作情况总结自查,上报《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创建第二十一届市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六)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市级文明单位工作交流(或擂台赛),接受市、区文明办组织的相关验收考评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学院党总支和院长室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抓手,定期沟通交流,分析解决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各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
将各项责任分解到各部门、各位教职工,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将文明创建工作与日常的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明创建各项工作任务的细化、量化。
(三)督促落实
定期组织检查,随时了解掌握创建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创建进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做好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管,确保创建目标实现。
普陀区教育学院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