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样特征工具的使用》
上海市宜川中学 邵哲静
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课程使用的是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体设计——创新与实践》一书,“造型与创新”为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共6个课时,围绕拉伸、旋转、扫掠和放样四种特征工具的使用展开,通过5个学习任务,以项目为引领,依托笔筒、水杯、衣架、花瓶和紫砂壶,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实体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这四种最基本的特征工具的使用。
本单元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每个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寻找每个特征工具操作步骤的共性和差异点,领悟特征工具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先分析后动手的学习习惯,能够分析技术对象的图样特征,并绘制简单的技术图样,提高学生的图样表达能力;通过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能够独立完成实体建模,将工具使用的技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掌握四个特征工具的操作。同时,为第二单元的装配环节做好建模的准备。
学情分析
这是高一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高一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这一阶段的高中生接触的立体几何体较少,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很难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立体图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特征工具进行一些基本立体图形的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多项目的实践制作,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了解各类特征实体的基本特征,掌握特征工具创建实体模型的技能,养成良好的技术操作规则意识。
2.通过紫砂壶的设计制作,提升物化能力,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技术文化内涵,提升自主实践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特征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
解决方法:采用“任务驱动”,通过不同的项目载体,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归纳总结每个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分析比较每个特征工具在操作过程中的异同点,知道特征工具操作的共性流程,从而掌握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
难点:了解特征工具中草图截面和三维实体之间的关系
解决方法:通过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特征体的特征,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草图截面和三维实体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单元活动设计
单元主要活动 |
活动内容 |
活动目标 |
活动1 |
笔筒的制作 |
了解拉伸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常用草图绘制工具的使用。 |
活动2 |
水杯的制作 |
了解旋转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知道旋转特征体的基本特征。 |
活动3 |
衣架的制作 |
了解扫掠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知道扫掠截面和路径截面的位置关系 |
活动4 |
花瓶的制作 |
了解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放样特征的过渡截面个数的确定以及形状位置的编辑 |
活动5 |
紫砂壶的设计制作 |
利用掌握的特征工具设计制作紫砂壶,体会中国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 |
二、教学内容分析:
《放样特征工具》这节课取自教材第一章第四节《花瓶》。教材中的第一章主要是四个特征工具的学习,这四个特征工具在操作步骤上是有共性的,但各自又存在差异。同时这四节内容是向上包容的,难度设定上由简单到复杂。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特征工具的一般操作步骤,学会了拉伸、旋转和扫掠特征工具的使用,本节将继续学习放样特征工具,教材依托花瓶为载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放样特征工具生成实体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技术操作规则意识。由于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步骤比较复杂,因此将这部分的内容分为2个课时教授,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学习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为第二个课时放样特征工具的应用打好基础。
基于学习对象与学习内容的分析,本节课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引入部分。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对于放样特征有个初步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个环节为技能学习环节,通过简单放样实体的制作,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学会“放样转特征”工具的使用,了解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步骤,解决教学重点“放样特征工具的使用”。第三个环节为花瓶的设计制作,即技能的应用。通过对花瓶的设计制作,引导学生观察实体、分析截面,运用放样特征工具,完成花瓶实体模型的建模。解决教学难点“过渡截面个数、形状、位置的编辑”,以实际情景引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而增强学生技术应用的意识。第四个环节为归纳总结部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梳理。
本节课在教学方式上,以自主探究为主,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配合学习资源包的使用,解决个体差异性的问题,提高课堂中的达成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放样造型的建模制作,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知道放样特征工具生成实体的基本步骤
2.通过花瓶的建模制作,掌握放样特征工具生成三维造型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技术操作规则意识,提升自主实践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使用放样特征工具完成三维造型
教学难点:
放样特征的过渡截面个数的确定以及形状位置的编辑
五、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的应用
教学技术:课件、Inventor实体设计软件、局域网广播教学、西沃授课助手
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包括特征工具教学视频,中国紫砂壶介绍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复习引入 |
1.提问: (1)青花瓷瓶可以用什么特征工具完成建模?他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2)实体花瓶可以使用已学的特征工具完成建模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放样特征工具的使用 |
1.观察图片中给出的实体,说出用什么特征工具完成 2.正确排序特征工具操作步骤 |
复习已学的特征工具,归纳特征工具的一般操作步骤,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放样特征工具 |
|
(二) 技能 学习 |
1.什么是放样特征? |
(1)给出放样特征的概念:按一定顺序连接两个以上不断变化的截面或轮廓形成的特征。 (2)图示讲解什么是过渡截面 |
观察理解放样特征的概念 |
(1)以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学会如何使用放样特征工具生成三维实体,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通过展示部分制作有问题的学生作品,告诉学生放样特征工具使用时的一些注意点。 (3)在制作实体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归纳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步骤,养成良好的技术操作规则意识
|
2.尝试完成实体建模 |
(1)观察学生的操作,展示部分建模有问题的学生的作品 (2)提示“从平面偏移”工具,辅助学生完成造型 (3)使用局域网直播学生的演示过程 (4)给出操作视频,辅助建模困难的学生完成建模 (5)提问: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6)提问:将“从平面偏移”这一操作步骤添加到特征工具的操作流程中,完成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流程图 |
(1)尝试对放样体建模 (2)通过实践操作完成实体,并演示操作步骤; (3)观看“放样特征工具”,完成建模 (4)互帮互助,帮助身边建模困难的学生完成建模 (5)归纳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方法 (6)小组讨论,完成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流程图 (7)完成放样特征工具的操作流程图 |
||
(三)技能运用:完成花瓶的造型建模 |
(1)提问:需要几个过渡截面? (2)动手尝试完成花瓶实体,思考截面形状和位置。 (3)使用局域网直播部分学生的模型,帮助学生确定花瓶的截面个数和位置 |
(1)小组讨论,分析过渡截面个数 (2)通过实践操作完成造型 (3)比较分析实体模型,了解过渡截面位置与模型外形之间的关系
|
通过“花瓶制作”这个环节,掌握放样特征体的过渡截面个数的确定以及形状和位置编辑,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升自主实践的信心 |
|
(四)归纳总结 |
放样特征工具优美造型的塑造与过渡截面的个数、形状、位置息息相关 |
指出放样特征工具的关键点 |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
|
(五)单元拓展:为家人设计一个紫砂壶 |
提问:观察紫砂壶,紫砂壶的各个零部件分别都可以用什么特征工具完成? |
1.浏览学习包中的参考材料 2.小组讨论:分析壶的零件可以用什么特征工具完成 |
1.培养学生在构建实体模型前先观察构思、后实践动手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对新授技能的应用能力。 |
八、教学板书
放样特征工具
截面个数:
放样特征工具的使用
班级: 姓名:
一、排序:特征工具的一般操作步骤
生成实体 完成草图 创建草图 绘制截面
二、放样特征:按一定顺序连接两个以上不断变化的截面或轮廓形成的特征。
左图中的放样体有 个过渡截面,
链接顺序为 。
三、建模
1.截面个数
;
2.截面形状绘制。
四、在题一的基础上完成放样特征工具的流程图。
五、完成花瓶的建模
1.截面个数: ;
2.截面形状绘制;
3.截面的位置。
六、填空:
放样特征工具优美造型的塑造与过渡截面的 、 、
有关。
七、填空:紫砂壶可以用什么特征工具完成建模
1.壶盖: ;
2.壶身: ;
3.壶嘴: ;
4.壶把手: ;
5.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