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主题为“基于单元视角,优化课时设计”的“2022年上海市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展示“在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东校承办。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缪亚男、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章敏、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东校校长寿俊梅,以及市、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代表300余人参加本次展示活动。
缪亚男首先对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和教师团队表示欢迎和感谢。她鼓励各位教师积极投身于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总结与提炼,在反思与实践中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落地。
四位获“2022年上海市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师和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呈现了精彩的课堂,展现了各区学习新课标、努力践行素养落实的课堂教学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新普陀小学东校柯雅梅执教了五年级“无盖纸盒的容积”一课。从教材配套练习册中的一道习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通过对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又提升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助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上海市实验小学长兴分校张炬执教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尊重学生的认知,注重问题导引,让学生思维不断跃迁,在想象与表述中巩固对“体”的认识,助力学生理性思维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金向军展示的四年级“解决问题(鸡兔同笼)”一课,以“假设→比较→调整→验证”为主线,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陆琴为我们展示的五年级“体积与质量”一课,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中实验引发学生的猜测和质疑,并以此让学生认识并逐步理解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胡平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进行主题论坛发言。她以“无盖纸盒的容积”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从“形”过渡到“体”,即从二维空间自然衔接到三维空间。胡老师强调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深化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在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中,应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强化空间观念。同时她建议借助问题的反思,引导学生在感悟中深化对空间观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黄敏燕分享了新领域教学实践方法、主题活动中的核心素养体现,以及实践与师生共进的愿景,并论述了一系列渐进式的实践策略。
上海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章敏对本次活动作点评总结。她指出,立足单元既是从单元出发,加强对教学内容本身的认识,明确学什么,也是从单元视角来关注课堂活动,提高活动品质,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本次活动展示的课例不仅体现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体现了思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关注思辨性和认知冲突的情境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她还指出,关注任务和问题的设计是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的关键,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聚焦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观察、积累经验,在思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本次活动既是上海小学数学多年来开展立足单元教学的成果,也是各区不断进行课堂实践研究的缩影,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
供稿 教学研究室
审核 教学研究室 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