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十六届文明创建 > 内涵发展持续,办学绩效显著 > 教师队伍 > 建设规划 > 正文
院内教师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普陀区教育学院“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普陀区教育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文件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为促进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学院对全区教育改革发展的专业引领作用,特制定普陀区教育学院“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一、目标
按照新时期教师教育研训一体原则,“十二五” 期间,我院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促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突出本院教师培训的“主动性”、“开放性”、“前瞻性”,“多元性”。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和组织协调的作用,从拓展培训资源、强化服务管理、优化培训环境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对象和学分要求
(一)凡 2015年12月31日前在编在岗的学院教师都有参加“十二五”教师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参加不少于 540学时的培训,修满54学分。原则上每年不低于10学分,每年申报一次。
(二)凡 2015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学院教师,学分要求可以按年递减,提倡以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参加学习,学习状况列入年终考核。十二五期间挂职在基层学校的教师,可参加基层的学习,到教育学院申报学分。
(三)学院内教师编制的中层以上干部需参加30学分的干训,及实践体验类24学分的课程研修。
(具体学分指标见表1)
三、学习内容、方法
根据市教委“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意见的课程框架,对学院教师“十二五”期间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体验三大类别的课程研修,从内容、途径与方法上作如下要求:
(一)师德与素养课程
该类课程是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及育德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人文科学素养和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学院教师可以通过报名参加市、区级教育业务部门组织的师德与素养类课程(包括网络课程)的学习或该类课程的开发与授课,获得相应学分。
(二)知识与技能课程
该类课程是指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科本体性知识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行为,提高教育管理、创新素养、技能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课程。
学院教师可以通过自学专著、学习、区级全员培训、参加高层学历进修、参与境内境外研修、参与培训者培训等途径参与学习。
(三)实践体验课程
该类课程是指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指导基础上的个性化研修为主要方式的、以促进教师体验和习得育德、教学、科研、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知识与指导能力为目标的课程。
学院教师可以通过策划指导实施相关重大项目、对基层教师的学科教研课程培训、带教、参与或指导科研课题研究、承担基层教学实践、学术交流研讨、开发培训课程和授课等途径进行实践研修、参与市区级学科工作室和基地学习,参与跨地区、跨系统的以教育研究为主的个性化学习(参与该类课程须事先由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小组认可)。
四、学分申报
1 、凡参与由市区及网上报名课程的学习或讲课、参与学院、师训办、各部门组织的相关课程的学习或讲课不用申报学分,由师训办统一登分。
2 、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不用申报学分,由师训办统一登分。
3 、其他培训由组织培训的单位出具相关证明,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向师训办公室申报学分。
五、组织管理与激励机制
学院成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小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由总支书记、分管院长、师训办主任、师训专管员组成。
组长: 杨杰       组员:张哲人、方红军、黄颂康、赵群      师训专管员:赵群
各组室主任都承担促进本组室教师专业成长的任务。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院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督促教师参与培训语研修、及时申报学分,并且不定期地向全体教师汇报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
2011 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