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教育系统2008—2009年度
“师德建设优秀项目”评选信息表
项目名称
|
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为创建和谐社区作贡献
|
|||
申报单位
|
区教育学院
|
|||
联系人
|
欧家斤
|
联系电话
|
13818208088
|
|
创建总结
|
见附件
|
|||
单位党组织意见
|
申报总结属实,同意申报
(盖章)
|
|||
注:此表请用A4纸打印一份并盖章,于
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为创建和谐社区作贡献
普陀区教育学院在“创建和谐社区作贡献”的教育活动中,依托学院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作用,积极帮困助学,服务社区。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为创建和谐社区作贡献的系列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街道、上海市基层党建网和区有线台均给予关注和好评。
工作思路
根据市教育系统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第七条“构建和谐的校内、校外关系”要求,学院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积极为创建和谐社区作贡献。总支研究所在社区困难群众多的现状,一班人达成共识:“在一个人最困难、最失意、最无助的时候,这个社会能帮他一把,拉他一下,那么他就会对党、对我们的国家、对社会产生感激之情,从而自强自立,就可能从此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甚至如果他能成大才,还可能改变我们国家某个领域的将来。”为此,总支确立2008年新一轮“师德建设项目创建活动”为创建和谐社区作贡献。
基本做法
总支确立2008年新一轮“师德建设项目创建活动”,从和平居委、人才学校与石泉街道三方面构成:
一、居委点帮困助学,形成系列化:1、帮困助学活动捐款。学院党总支发出帮困助学活动倡议后,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捐好款。每年为社区四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人提供1000元学费,学院民进、民盟和农工三个民主党派成员捐助一个学生,总支所属三个支部各捐助一个学生。每年年初,学院党总支组织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员代表参加在和平居委会举行的帮困助学活动,为社区四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人提供1000元学费。2、帮困助学励志活动。
二、依托人才学校,形成制度化:学院依托人才进修学校,建立教育学院“爱心假日学校”, 学院从2005年起,无偿地为石泉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有余力的青少年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教育学院爱心假日学校聘请了学院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中的名教师和高级教师承担课程,同时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党员教师义教义工服务活动,教育学院爱心假日学校已成为党员先进性活动的一个实践基地。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教师积极争做义教义工,积极参与爱心假日学校教学任务。爱心假日学校还组织党员教师“一日捐”活动,这已成为教育学院党员教师的自觉行为。爱心假日学校呵护学生们健康成长,开展了谈心、家访,偏爱困难学生。在开学典礼上,石泉路街道办事处领导对教育学院爱心假日学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三、关爱社区学生,开设“教育咨询月”: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关爱社区学生,于每年4月份定期举办“走进社区,义务教育咨询月”活动。针对社区学生的实际需要,学院分别走进北海中学、洵阳中学举办中考系列辅导讲座及学习方法辅导讲座。由于讲座质量很高,因此深受社区相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主讲教师以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为主。每年活动月期间,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纷纷主动要求参加,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系列活动也得到了街道领导的高度评价:共建和谐社区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普陀教育学院能在百忙之中,派出专家教师为社区的学生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为同学,特别是初三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进行义务教育知识宣传、答疑解惑,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主要成效
学院连续三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得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每一个社会基层组织的和谐,作为学校,是传播文明的阵地,在社会上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和谐校园,进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者、引领者。我们在“创建和谐社区作贡献”的教育活动中取得的主要成效,体现在党派关系和谐、校园氛围和谐、社会关系和谐三个方面:
一、党派关系和谐。民主党派成员已经成为学院的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学院民主党派成员有四个显著的特点:1、职称高,大多是高级教师;2、学历高,有多人是硕士研究生学历;3、学术水平高,许多是有声望有影响的教师,4、担任领导的比例高。做好统战工作,在学院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在创建和谐社区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
二、校园氛围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和谐,班子的和谐、干群的和谐和群众的和谐。院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基本上都是由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在创建和谐校园活动起带头模范作用,推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发展了学校民主,营造了校园氛围和谐。
三、社会关系和谐。构建和谐的校园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本身也应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主动积极的服务于社区,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通过对社区的服务,丰富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广大教职员工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区的意识。学院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了学院与社区的双赢。
普陀区教育学院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