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顾六年来争创文明单位的经历
学院已经连续三届,获得了十二届~十四届市文明单位。
1、
来之不易。全区教育系统原来十三个,这一届增加了三个,到十六个。
2、
对一个学校是一个高度的标志。
3、
对学院的发展发挥了累积效应。(市重点中学推荐生就多)
4、
对学院教职员工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5、
对学院的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鞭策。(我每一次大会发言都写好发言稿至少立个提纲)
二、
争创文明单位的经验
1、
建立了党总支领导并组织实施,学院行政全力支持的组织领导体制。
这个体制是对校长负责制的规定,是有所突破的。
现在许多学校的做法是文明单位申报,党政领导中层干部全部出动,把手头的工作全部放下做申报材料。多少材料呢八个一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对整个学校正常工作多少是一个冲击。学院的争创工作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我们这样的组织领导体组织效果如何呢?是文明办的同志来检查,给予高度评价。材料那么清晰完整,在全区都是屈指可数的
2、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参与争创工作,组建创文明单位工作小组。
贯彻群众路线,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
在各组室主任的支持下,由每一个组室抽出一个或几个人组成一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申报材料。他们非常努力,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3、根据学院的实际,围绕学院的发展制定争创的主题。
争创工作不能脱离学院的发展。不能脱离学院的实际。学院三届争创的主题:十四届:服务促和谐提升精神文明品质;十三届: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升精神文明品质;第十二届:“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重点突破是两个重点:一个是民主管理,通过推进民主管理来实现校园的和谐,另一个是凸现对基层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化支持的功能也就是说要强化专业化服务从三届争创市文明单位的主题中不难看出六年来我们始终把服务与和谐作为争创的主题。和谐和服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和谐难以保证服务,没有服务和谐也就没有意义。
我希望在今后创建文明单位的道路上,这三条经验不要丢,我相信学院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会越做越好。
2009年度普陀区教育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申报表
申报单位:
普陀区教育学院
事迹名称
|
立足岗位 服务世博——记普陀区教育学院
|
||
个人项目
|
个人项目
|
集体项目
|
|
分管领导
|
瞿志军
|
联系电话
|
52048155
|
联 系 人
|
郁琼蕊
|
联系电话
|
52048177
|
项目概要:(300字左右,1000字左右详细事迹稿另附)
作为一名区域语言文字工作专业管理者,能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乐于承担并顺利完成多项各级层面的任务,克服困难、使自己的管理协调能力、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近两年来,在“迎世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中勇于承担、认真践行、崇尚“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 1、服务先行。主动、热情地为机关、学校以及基层有需要的单位提供“迎世博、学双语”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协同区文明办、区教育工会等部门,组织开展市民、教师“迎世博,学双语”普通话培训与考核工作。被聘为普陀区教职工“迎世博、学双语、争一流、当先锋”培训活动指导教师。2、服务到位。在工作过程中不厌其烦,反复推敲,并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使各单位有收获。如:为区相关部门提供业务支持和培训:编写教材、制作讲稿,在 08年5月的 “迎世博,学双语”外来媳培训活动中深受好评,并得到市语委前来调研领导的一致肯定和赞赏;积极组织、协调区机关党工委“我与世博的约定”公务员演讲比赛,全程参与并担任评委;积极参加区总工会“建功世博会,展现新普陀”系列活动,双语演讲“祝福:我的城市”进行展示并深受欢迎。3、关注反馈。在工作中时时关注基层的反应,在虚心接受建议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如:建立了三支工作队伍。一是联络员队伍,负责协调、落实本部门、本单位具体工作;二是“迎世博”社会用字监测队伍,具体负责开展全区社会用字监测;三是“迎世博”英文译名规范监测华师大志愿者队伍,充实了我区语言文字专业力量,提高了监测水准。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宣传、咨询等活动服务于民:组织了 “迎世博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网上竞赛;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周期间组织全区9个街道(镇)共有近106个居委会参加了活动,悬挂各类宣传标语、横幅526条,宣传板面325块,有近20000人次参加了各宣传点的活动;结合“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合格街区和示范街区”的评选,还组织指导各街道联合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了辖区内公共场所招牌、广告、设施等用字集中监测、整治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