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调查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十六届文明在线(2011-2012) > 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文明 > 师德建设 > 师德调查 > 正文
师德工作辐射地区

 

师德工作辐射地区                   
德育室制订《泉涌阳光--石泉教育联合体公益学堂建设方案》,造福地区学子:
    学校周边的社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可亲历亲为的实践场所,为学生的德性成长搭建了课内外互动的平台。《泉涌阳光》项目,整合石泉社区的公益实践活动基地,拓展人文活动的教育性面向中小学生育活动充满活系列活动课程,在社会大课堂中促进学生面发展。
一、价值追求:育人为本
《泉涌阳光》项目以道德实践为载体,以知行合一、逐步内化为策略,以实践体验、自我教育为主要途径,有明晰的教育目标,不仅增进学生社会经验,重点关注学生的德性成长。
道德情感激发:学生通过参与公益行为后的产生愉悦、欣慰、自豪感受,对他人,培养同情、仁爱、宽容的性情;对自我,学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对社会,热爱社区和学校集体,同时树立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道德意志锤炼:在公益活动中培养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逐渐学会了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锤炼道德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
道德行为训练: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学习如何用行为传达关爱,学会与人友好、合作共处。
道德认知形成: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合理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行为;在实践过程中,内化道德信念。               
  二、实践基础:资源聚类
为了更好地使石泉社区资源转化为道德教育的财富,加强对社区公益教育资源筛选与分类。
1、资源梳理
《泉涌阳光》石泉教育联合体公益学堂建设资源一览表

资源分类
资源内容
人力资源
学校教师、社区教育工作者、教育学院专业研究人员、志愿者、家长
基地资源
启星学校、阳光之家、阳光心愿、石泉养老院等
活动资源
启星学校普特融合活动;道德实践基地参观活动;阳光之家、阳光心园援助活动;石泉养老院爱心助老活动

2、资源构建
《泉涌阳光》石泉教育联合体公益学堂建设的资源开发,避免简单的加法,要树立多向互补,互动生成和辐射转化的整体性构建,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共生形态,加强校内外教育活动的有机联系和紧密联动,通过资源整合与集聚,扩展现有基地资源的育人价值。
(1)                   活动方案设计:以石泉地区公益活动基地为点,开展“泉涌阳光”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征集和评审,通过教育学院专业部门,汇编主题活动方案,下发石泉地区各学校。
(2)              校内外资源双向构建:邀请阳光心园、启星学校教师以及优秀志愿者到普通学校开设公益讲坛,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和利用好基地的人力资源,实现基地与课堂之间的双向联系;依托石泉教育联合体,开展“泉涌阳光”公益活动展示,通过故事演讲、摄影作品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掘学生自我教育资源。
(3)                   实践记录手册开发:开发“泉涌阳光——石泉公益学堂实践活动记录手册” ,通过基地认证、自我评价、伙伴互评、活动感言、精彩瞬间等板块内容,反映学生参与公益学堂活动的过程和成绩,培养反思、认知能力和自我调控的技能,而且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让学生体验到成长发展的快乐以及被人悦纳的幸福。
三、操作策略:机制建设
 1、联动化的项目运作机制
依托石泉教育联合体,建立社区、学校、专业部门以及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项目开发和管理组,共同开展项目设计、推进项目实施、收集项目信息,优化项目运行等。
2、自主性的学生管理机制
应坚持学生主体参与,重在体验的原则。依托少先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策划、组织、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从活动的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序,活动纪律到各项具体,都由学生参与讨论和制订,激发学生智慧、情感,引发学生的心灵触动。
3、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
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校教师、基地、学生、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将学生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也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评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评价别人,而且不断调整对自身的认识,不断形成和发展协调、控制自己的能力。
定期开展基于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表彰评价活动。通过阳光个人和阳光集体的评选活动,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和宣传导向机制。
课改办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加强德育骨干培养
为切实贯彻落实《普陀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关于普陀区教育系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的管理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班主任标兵、基地学校与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经各方协商,同意签订“普陀区教育系统班主任标兵工作协议书”,并共同执行。
第一款 班主任标兵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1.着重跨校指导,努力提升基地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完成以下指导内容,达成以下指导目标:
指导内容:                                            
                                                           
                                                          
指导目标:                                            
                                                          
                                                           
(说明:以上“内容与目标”请班主任标兵在与基地学校、教育学院德育室等各方充分商议的基础上认真填写。)
2.基本保证每两周一次、每次三课时的指导频率与指导时间,通过示范引领、课题研究、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指导工作,促进指导目标的达成。
   3.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每学年执教区示范课(包括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课或心理健康辅导课)1次,发表教科研论文l篇。
4.通过网络平台、研修互动、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使指导工作融入区域德育工作。
5.做好研修资料积累和工作过程的档案管理。
6.接受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的管理、指导与评估。
7.享有区教育局《普陀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规定的每年8,000元的工作津贴,其中5,000元工作津贴按月发放,每年发放1 0个月,每月发放500元。另3,000元工作津贴将根据考核结果分段发放。
8.在协议执行期间,若因特殊原因需终止本协议,应提出书面申请,经区教育局确认后方可终止。区教育局有权按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追回已拨发的工作津贴。
第二款 基地学校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1. 重视班主任标兵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提升本校德育工作水平。
2.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每学期期初、期末分别召开此项工作计划、总结会。
3.协助、支持班主任标兵指导工作,为班主任标兵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及其他教育教学研究条件。
4.协助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对此项工作进行常规管理。
 第三款 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1.受区教育局委托,区教育学院组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班主任标兵工作的管理、指导与评估。
2.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对班主任标兵工作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按照工作节点、阶段目标进行评估与考核。
3.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整合区教育学院各业务科室力量,推动班主任标兵指导工作深度融入区域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德育工作,创设各类平台,宣传、辐射相关经验和成果。
4.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按照区教育局有关规定,实施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第四款 班主任标兵所在学校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1.关心班主任标兵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合理、适度地安排教育教学任务,为其履行职责创造必要条件。
2.充分发挥班主任标兵在本校的专业引领作用。
第五款 协议有效时间和执行阶段
1.本协议有效期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
 2.班主任标兵指导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共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5月),为“多方磨合、规划研修、启动研修”阶段;第二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1月),为“深入研修、辐射共享、总结提炼”阶段。班主任标兵分阶段撰写工作进展报告,由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本协议一式五份,班主任标兵、基地学校、班主任标兵所在学校和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四方各执一份,区教育局人事科留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