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上午,普陀区教育系统第六轮教师发展团队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团队中期展示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余安敏,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信息科技教研员张汶、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费宗翔,普陀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滢,以及全体初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研员王世达主持。
刘滢介绍了普陀区第六轮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主要任务,并感谢三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此次活动。初中小学的四支学科团队对一年来的研修工作进行了展示交流。
冯霞芳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学员尚阳外国语学校教师邱振华以《我的人工智能研究之路——新课标下初中人工智能教学初探》进行交流,讲述了自己针对人工智能板块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
江宁学校教师冯霞芳以《行而不辍,履行致远》为题进行交流,介绍了工作室组建、活动的情况,通过分析学员需求、个性化培养目标、落实工作室常规有序展开活动,一句话“人聚在一起,是聚会,心聚在一起是团队”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
王世达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学员新普陀小学教师孙琳娜以《运用在线协作工具 体验在线学习与生活》为题进行交流,介绍了自己参加市评优活动的过程,并介绍了对新课标《在线学习与生活》模块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科德育探索。
普陀区教育学院王世达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题进行交流。他介绍了在新课标发布后,聚焦学科大概念,优化单元教学设计;立足小概念,夯实教师学科本体知识的做法,并对后续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开展义教课标课堂实践进行了展望。
蒋峻高级指导教师团队
学员上理工实验学校教师赵寅杰在《新课程标准框架下“数据与编码”的思考与实践》发言中,通过银杏指数这一驱动性问题,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将信息科技与自然学科融合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
江宁学校教师蒋峻聚焦一个核心“立德树人”,一根主线“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三个好“好听、好看、好玩”,交流了自己对于新课标的学习体会。
窦颖高级指导教师团队
学员沙田学校教师朱青云交流了《过程与控制 智能小家电》教学案例,借助扫地机器人程序编写,对“过程与控制”模块单元教学开展的探索,并渗透自主安全可控技术和开关量、连续量等思想。
中远实验学校教师窦颖以《合作共研 融合创新》为题进行交流,聚焦“过程与控制”模块的研修过程,从指导老师的角度介绍了团队教学相长、携手共进的历程。
专家点评
三位专家充分肯定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各位教师提供的课例接地气、有价值,反映《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发布后教师的思考与实践。
费宗翔指出,各个团队聚焦新课标、新内容,在推出多个示范性的案例的同时,聚焦方法创新、变革育人方式,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的信息科技教学方法。
张汶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身边的科技应用,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真实的情境入手开展学习,同时要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学生的反馈,并在教学中聚焦学科核心概念。
余安敏作总结,他对教师们交流的课例和领衔人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对教师团队专业发展提出了期望,希望各位老师能结合教学研究的经历,面向未来提前应用新技术、学习新理念,定好主攻方向,确定主抓项目,贡献出更多的优秀示范性课例。
(来源: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 审核: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