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技术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数据为基,人机协同:重构数智化校本研修 ——上海市普陀区第六轮信息团队中期汇报展示活动纪实
来源: 普陀区教育学院    作者:黎亮   发稿日期:2022年11月23日

    2022年11月23日下午,“数据为基,人机协同:重构数智化校本研修——上海市普陀区第六轮信息团队中期汇报展示活动”在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线下交流和线上转播相结合的形式。线下出席会议的领导有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卜洪晓,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陆杰,普陀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副教授李锋博士,普陀区教育学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赵群和干训主任董群、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校长张芬,宝山南大实验学校校长顾敏霞,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校长严熙,普陀区内8所参与数字化教与学混合式研修团队的学校校长、信息团队成员以及外区嘉宾:线上参会的有区内各校项目组教师成员和湖南长郡洋湖双语实验学校校长周文美同步参与观摩。展示活动由普陀区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黎亮主持。

首先基地学校校长周刚致欢迎词,介绍了学校简况及学校基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明确指出在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打造“智慧课堂”和“智慧作业”的“智慧教学”特色。

普陀区教育学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赵群代表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管理办做了发言。她用感谢、感动和期待为关键词表达了对教育局领导和专家对团队的支持,感动于信息团队以及黎亮团队求真务实的研修,期待普陀区数字化教与学混合式校本研修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普陀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滢指出实施763教育人才攀升计划以来,14信息支团队、106名成员立足实践,围绕在线教学策略、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这些方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研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修风格和模式。通过本次黎亮信息团队示范展示,以点见面,辐射信息团队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的研修成果。

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黎亮向大家做了项目的介绍,阐述了数字化教与学混合式校本研修团队的背景与机制,解析了数字化转型及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数据与分析,并且呈现了数据为基,人机协同的校本研修的过程与成效。

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数学教师张嘉鑫作《AI赋能常态化课堂下的循证教学》的案例交流,向大家介绍了如何运用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报告,结合教学行为分析和S-P表分析去解读并论证课堂中教师实施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然后通过高效应值教学策略的使用来循证,从而改进教学,促使教学环境发生转变,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

回民小学数学教研组长方晶交流了《数智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循证教学实践案例研究》,S-P表分析入手,将数据解读与应用于学科教育解决上海市小学学习过程诊断系统的b42数的运算这个问题相结合,选择了高效教学策略融为一体,体现了今天的主题。

管弄新村小学校长陆莉莉以《从“0”“1”的实践——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三个助手使用效用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卜洪晓表示,黎亮团队的项目研修成果,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际推进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转变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通过项目推进,课堂得到了改进,参与项目的老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特别黎主任的几个做法,如读一本原著、做一节课、完成一套课堂教学数据等多是从实操上全方位提升我们老师的素养,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和非常重要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李锋副教授认为,通过项目介绍和学校案例分享,感觉到课堂正发生三个很重要的变化:由基于经验开展的教学正转向基于证据开展的教学、课堂教学从单向线性的教学转化为循环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教研从跟着感觉走到跟着证据走的成长。他鼓励团队,目前项目完成了从“0”到“1”的实践,但从数字技术角度来看要完善数据的可信性、归因性及情境性,争取完成从“1”到“N”的跨越。

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陆杰在讲话中指出,黎亮信息团队与三个学校勇于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攻坚克难,一是团队努力实现无感化采集和实现人工智能自动打标签,为教学行为提供数据与分析;二是通过数据工具获得数据、分析数据,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他认为团队的循证教学是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循证实践,用行为科学、社会科学中最核心的方法来做教学行为的改变,用高效应值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他鼓励信息团队在为区域适合教育优质发展提供技术赋能、智慧支撑的过程中,更应该要主动创新,主动作为,要继续研究提供更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资源,在普陀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看到更多学校的智慧、更多教师的智慧。

最后,黎亮主任表示:项目研究是一个艰苦过程,要贯通多个领域,用教学原理、认知原理及计算思维等对过程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和解读,尝试揭示课堂教学“黑匣子”。从人工到人工智能要更多耐心与变换,更多的基础性研究与思辨。用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画像,深入情境的细节,掌握课堂教学的全程和全景才能解析行为的意义。团队用数据丰富和实证教学原理和规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智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