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技术 > 新闻动态 > 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举行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项目论证会
来源: 普陀区教育学院    作者:潘川亚   发稿日期:2021年12月30日

    2021年12月30日,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围绕技术赋能和数字化转型,召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项目论证会。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共能力提升办公室负责人闫寒冰,计算机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余安敏,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教授汤林春参加会议,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全体成员与项目基地学校教院附校、真北中学、二中附校、管弄新村小学、回民小学的领导和代表参会。会议由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滢主持。

    

首先,由区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副主任王世达进行项目介绍,他从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2.0的实施的角度阐述了项目的实施价值,从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关键问题、创新点、预期成果等方面逐一阐述。本项目共包含四个子项目:1. 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的实践研究;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字画像构建的实践研究;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研修课程的建构与实施;4.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修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人拿着笔记本电脑
描述已自动生成

基地学校针对项目合作情况进行了交流,教院附校校长周刚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的技术赋能角度进行交流,真北中学副书记、副校长吴钟铭从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以及数字画像方面进行交流。

     

最后,与会专家从项目站位、策略、逻辑、技术、路径、思路等方面提供了高屋建瓴的点拨和指导。他们肯定了研究课题的价值与意义,课题符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性,问题思考深入,前期具有一定的基础,能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为本项目的改进和实施提出了真知灼见。

闫寒冰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角度,建议在题目上表现出研究课题的内容或方法的创新点,提出要增加子项目间的关联,进行过程性测评。她表示项目角度新颖,针对数据研修提升教师数据素养而产生的新模式,希望加强研究信效度检验,进一步体现出研究的价值。

余安敏从教育信息化实施角度,表示研究课题操作性强,指向明确,并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学研、数据分析与数字基座两个主要场景,围绕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特点等方面加深研究,建议在数字画像和图谱分析方面加强与大学院校平台合作,记录伴随数据,形成过程性数据模型,将“减负增效”背景下的研究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汤林春从教育科研角度,表示项目符合趋势,具探索意义,建议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成果表达,并指出教师队伍信息素养是项目实施的关键保障,建议选择典型场景,运用好数据平台将数据化为智慧,并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数据信息素养,真正实现教学流程的再造。

    

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新技术赋能教育的作用愈加凸显,项目组将按各位专家的意见,对现有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适合教育”中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