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质量领先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二十一届文明在线网(2021-2022) > 创新驱动发展 业务水平突出 > 业务绩效 > 服务质量领先 > 正文
区校协作科学谋划 因校制宜推进“双新”

区校协作科学谋划 因校制宜推进“双新”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疫情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次序。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普陀高中各校充分发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区教研室组织教研员一科一案制订实施各科区域学科教研方案,多措并举为疫情常态防控下区域课程教学实施提供应有的教研支持。

上下齐心、区校协作,尽可能减小了疫情对我区高中教育的冲击,确保了我区高中教育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取得了高考总均分位列全市前列、综评录取人数创四年最好的成绩。这表明,普陀高中教育不忘记初心、牢记使命,通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适合教育改革,总体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较好满足了普陀人民对享有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从今年高中起始年级起,继统编三科后,上海全面启动非统编数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202010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强基计划”和规范高校专业选科的要求。这对我区高中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新的一年,我区高中教育应怎样应势谋求新的发展?作为区域专业部门的教研室又如何提供应有的专业支持?

 

一、推进“双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通过研读部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各科课程标准,从区域层面对我区学校推进统编三科教材的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利用参与非统编上海新教材的编写审读、试教培训掌握的信息,我区推进新课程实施和新教材使用(简称推进“双新”),面临以下主要困难和挑战:
      
(一)新课程容量和学习要求显著提高

 根据2020学年市颁课程计划,课时设置不变,使用新教材的课时非常紧张。譬如,历史学科两年内容现在要求学生一年就要学完;语文学科,高一8个单元内容、高二专题研讨和拓展选修的内容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完成;再如,根据对学生完成统编三科配套练习册情况的调查反馈,认为基本没困难的,高一语文只有21.13%、历史43.35%、思政43.9%,高二语文降为17.26%、历史41.69%、思政34.53%,新教材的难度可见一斑。在课时紧、难度大的情况下,还要保障近一年高三复习时间,使高一、高二的教学容易出现重作业训练、轻新课生成,高考或等级考要求一步到位前移的倾向,从而产生烧“夹生饭”或让学生吃“压缩饼干"消化不良的问题。
      
(二)新课程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是体现在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提升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二是课程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以往从未进入语文教学视野或属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内容编入了新教材;数学、自然科学科目,一些上海近20年都不作要求的较难内容又回归了。三是虽然市教研室从本学期起启动了新教材空中课堂资源建设,但能体现上海特色、满足现实需求的教学资源仍比较缺乏。这些对教师开展“双新”教学提出了较大挑战。

(三)新课程强调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业质量评价

       随着上海高考改革的深化,必然会在高考及等级考试卷中得到更多体现,很多教师对由此所需要因应的教学措施感到“心中没底”。另外,虽然我区已建立并实施了高中学业质量监测机制,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需要。

 

二、对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优化新课程推进机制

 学校可根据生源状况和课程教学资源条件,立足三年一贯、分期递进,因校制宜地设计属于自己的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自上而下统领学校各科学期教研计划、年级备课组单元教学实施计划的定制,推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教学实践的开展。结合基于校内视导的过程孵化、阶段反思、评估调适等制度的完善和实施,进一步优化新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动力推进机制,为学校持续提升课程方案与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因校制宜设置新课程

 学校新课程的设置,可在综合以下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参照“普陀区新课程设置建议”,因校制宜进行设置。极尽可能使新课程体系具有结构化、递进性特征,以便为学校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做好准备。

1.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智能力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因为初高中课程存在明显的剪刀差,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其课程学习需要向上衔接与适应。为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初高中学习台阶,不在起始年级就加剧学生的学习分化,除地理、生物外,原则上高一不应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

 2.为保障高三复习教学时间,避免因选择性必修课程开设太晚,导致高三复习教学被动。高考和等级考学科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原则上应最早从高一下期中考试后、层次递进,高三自上而下、整合聚集地推进“双新”实施。

3.为满足学生高一课程结束后可参加地理和生物合格考、高二课程结束后至少可参加其中一科等级考的学习需求,应尽可能在高一完成地理和生物必修课程、高二下开学后3周左右完成其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学生留出7周左右等级考复习时间。

4.对于有强基培养或综评辅导需求的学校,可在高三依据相关学科部颁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的模块、主题和内容要求,设计专题学案进行教学。

5.相比理科某关联内容没学就不会考,语文综合性特别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里未出现的属于选修的内容或要求一样可能考。上海高考阅读选文、写作要求、考点分值的倾向性,需要学生从高二上开始在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学中逐步融合新课标规定的部分选修内容。
      
(三)科学谋划新课程实施策略

       课程实施是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在“双新”内容多,难度大的情况下,学校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科学谋划新课程的实施策略。谋定而后动、笃定推进,才能确保“双新”实施的有效性。

 1.要根据高一关注学生初高中衔接过渡,注重“双基”夯实和学科兴趣培养;高二关注分层指导,注重学生学科志趣引导、“双基”巩固和常规问题解决技能培养;高三侧重帮助学生内化学科核心知识方法理解、形成学科知识方法结构,完善和巩固学科常规问题解决技能,提高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综合性、新颖性情境问题的能力等要求,立足三年一贯,高一、高二自下而上、层次递进,高三自上而下、整合聚集地推进“双新”实施。

 2.应在上好新课的前提下,根据覆盖“双基”、适当兼顾问题解决训练的原则,把握好作业训练的量和难度,通过保持教学节奏、小步快走、阶段回头来滚大雪球。教学中,为避免挤时间讲评作业练习或试题影响新课教学的完整性和教学节奏,可根据上海市新课程实施方案,在周总课时不超上限(44课时)的前提下,以(3*2+1+31=9)的权重分别给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物理、化学、历史匹配周课时,专门用于作业练习或试卷讲评与教学改进、学科培优、阶段复习,并通过聚焦共性内容或问题讲解示范,辅以推送音频视频微课落实个别指导,线下线上融合增强学科改进、拓展或提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适应“强基计划”和高招专业对学生物理、化学、历史选科学习的要求。

3.优化“双新”实施,是普陀高中教育质量行稳致远的基础。学校应充分发挥备课组在教学实践中的原创作用,以实施单元教学为抓手,通过备课组围绕以下方面,常态化开展好备课活动,使教学更为有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好发挥新教材内容对于夯实“双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累积效用。

(1)“单元教学实施计划”的制订,在厘清单元内容结构关系和学情的基础上,明确重点难点、单元目标,进行课时内容重构、教学资源融合、有效接受与探究教学策略的选择。

(2)“单元好课”的生成,聚焦单元重难点内容,结合单课、长课、连堂课(不超过80min)配置及线上线下融合,设计实施以学生知识探究、任务完成、问题解决为主线,教师讲解示范、点拨指导为辅助的教学活动。

(3)“新教材配套练习册”的优化,在能够覆盖“三基”的前提下,按照契合学情的要求,对新教材中练习与思考、配套练习册习题做相应的改编、替换和补充。

与此同时,聚焦用好新教材、提升教学有效性,在做好“双新”培训和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遵循“课前说课”→“课堂观摩”→“反思研讨”→“案例总结”的路径,常态化落实课例研究,做实校本教研。逐步形成与新教材章节配套的校本基准教学案、练习薄和试卷册,以及典型课例和多媒体资源,并在做事成人中,整体提升教师团队“双新”实施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健全与“普陀杯”教师专业能力评优衔接的校内教学评优机制,加快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优化“双新”实施、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最为重要的保障。

4.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无论单元测验还是期中期末考试,均属于阶段性测评。应强化其诊断“三基”落实,为教学改进、学科拓展或提高提供依据,为学生提供定时训练等功能,淡化其对于“教”与“学”的评价功能。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各校应立足学情,“水涨船高”控制好试卷得分率。从群体角度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基于学科兴趣报考“强基专业”增加可能。

 

三、区域层面的教研支持举措

(一)加强调研视导

 为从区域层面助推“双新”实施,区教研室将修订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学科学期校本教研计划的评价标准;研制备课组单元教学实施计划、作业试卷设计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普陀区高中好课标准创新线上“问卷访谈+资料査阅”与线下“当面访谈+文本査阅”“现场随堂听课”“书面反馈”与“当面集中反馈”按需组合实施集体调研与分科个别教学视导相结合的机制,从区域层面加强对学校的“新课程设置学科建设”“课堂教学”“作业试卷与考试测评”等的调研和视导,及时反馈基于实证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校需求,聚焦“双新”实施的疑难问题持续跟踪指导,或建立教研项目开展合作研究。更好发挥调研视导对于促进学校优化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实现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作用。
      
(二)提供教研伴随

 为帮助学校克服“双新”实施的主要困难,在市教研室教学基本要求、单元教学指南修订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区教研室将组织相关学科教研员,通过以下举措从区域层面为教师使用新教材教学提供教研伴随。

 1.发挥教研员的专业优势,通过汇集、分析从新教材编写审读和试教培训中掌握的信息,研讨新课标、新课程方案及其解读,分析新教材内容和配套练习设计,参考其他版本教材内容、教学案例和习题设计,按照参照上海二期课改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体例力求有所突破的要求,研制并下发区域新教材学科教学指南,帮助教师把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标准和训练要求。

 2.在暑期新教材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教研员以与新教材配套的区域“学科单元教学实施计划”“单元课时系列教学设计”的边建边用、共建共享和资源积聚为导向,围绕“新教材分析与内容处理,“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与实施”“作业练习的优化与使用”等关键问题,依循先下沉校本教研指导教学设计、研磨课堂试讲,落实“知识方法情境化”“核心素养培育任务化或问题化”“教学过程项目化或活动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再上升为区域主题教研的区校融合教研实施路径和范式,开展以“微报告+课例观摩+互动研讨”为内容主线的区域教研,为面上教师理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提供案例借鉴和资源支持。

 3.各学科教研员可通过提出思路、制订标准,进行过程指导和结果把关,引领区域骨干教师团队分工合作,围绕市空中课堂视频课的内容情境、应用实例、实验、结构化或流程式内容素材、精彩讲解、多媒体等进行切片研究;在将切片或整课融入线下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对整课和各个切片,进行内容描述,提出融入线下教学使用建议,阐述推荐理由,再分享给全区教师使用,助力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双新”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队伍培养

 教师是推进“双新”实施最为能动的因素,也是保障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智力因素。对此,区教研室将从区域队伍整体建设出发,通过以下措施,点面结合、分层分类加强队伍培养。

 1.统筹好教龄10年以下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落实校级全覆盖听课、反馈和指导,建立青年骨干教师联合教研共同体开展新教材教学的主题教研,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区学科中心组、市及全国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等,夯实区域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塔基。

 2.要在指导我区教师参加上海市教师专业能力评优获“一等奖”的学科,从20173门、20184门,到20197门学科参赛门门有一等奖的基础上,根据“双新”实施需求升级“普陀杯”教师专业能力评优要求,以“普陀杯”为纽带下联区校主题教研、项目研究和学校教学评优,上接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课题和实验技能评比,以及全国教学大赛和“一师一优课”评选,充分发扬“嫁衣精神",聚焦“双新”推进重点难点,优化区域主题教研和项目研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活动中培养人、选拔人,在市以上评比中成就人,从区域层面加快“双新”实施头雁及骨干的培养。

 3.教研员要有效运用“学科组建设”评价工具量表与优秀学科组建设样例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学校提升学科团队建设品质。同时,通过将区域学科“双新”主题教研与区学科指导团队项目研修整合,助推区域学科高地建设。

(四)完善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是区域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措施。在推进“双新”的背景下,区域质量监控应主动对标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要求,通过以下措施着力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更好发挥基于实证的诊断对于我区高中“双新”实施有效性的保障作用。

 1.质量调研试卷的设计,要在广泛收集试题资源,从情境素材、问题类型、设问视角等方面加强试题与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关联的研究和归类整理;不断充实完善学科学业质量测评框架和试题资源库,提高把握高考和考级考命题方向的精准度的基础上,通过围绕“独立命题”→“反复研磨”→“专家把关”→“同行评价”实施三次定稿,提高区域质量调研试卷设计质量。

 2.质量监控实施,应关注对学生学业水平起核心作用的知识项、关键作用的能力项,细化分层评价设置,完善底层数据结构;要丰富各评价项数据呈现的方式,建立以区、校、班为单位,可在各单位、各评价项之间横向比较,同一评价项下纵向比较的自定义分析功能。结合建模研究构建各总分线上学科达标模型,从区域层面为高中各校划定学科临界、落实分层指导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高中质量监测反馈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