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日常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二十一届文明在线网(2021-2022) > 思想教育深入 道德实践丰富 > 党建工作 > 注重日常管理 > 正文
普陀区教育学院庆祝建党百年党建案例——了然方寸 铸优教研

了然方寸  铸优教研

——优化区域学前教研实施,有效提高区域教研质量

一、目标与思路

普陀教育构筑的梦想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为此,我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将推进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实现普陀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的重要内容,坚持促进学前教育规模与内涵同步发展,办园条件不断改善,保教质量全面提升,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的学前教育资源需求。

为此,学前教研室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工作精神,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通起来,与教研室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过程与做法

(一)学习和调研有机融合

2018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健全各级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充实教研队伍,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20199月市教委等12个部门研究制定的《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中提到:建立系统的学前教育教师研训体系。制定适合不同层面教师的研训内容,健全教研、科研指导网络,加大教研员和科研员培养力度。

学前教研室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两份文件传递同一个声音:教研工作面临转型、升级!这引发学前教研员思考:有哪些惯性思维下隐藏的问题有待解决、转变?有哪些经验、做法在新时代、新要求背景下需要“升级”再运用?

学前教研室从分析区域教研现状着手,因人因需设计调查问卷,向区域84所公民办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借助网络采集数据,用数据实证说话,加强分析研究,找实问题,把准症结,在调研中掌握实情,在调研中破解难题。

(二)检视和整改同步落实

1.问卷调查、自我检视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教研中的一些现象值得深思:

1)教研对象固定化、局限化

纵看区域教研对象,通常的人群只有学前教研员和幼儿园教师。这样的人员结构带来两种弊端。其一,固定的人群思维有局限。其二,区域教研的成效不仅反映在现场的即时成效,还包括园所的跟进程度。

2)教研资源单一化、机械化

区域教研过程较多运用的资源局限于“高校专家”或“市教委专家”。难道,教研活动中可利用的资源只有人力资源吗?人力资源单一指向专家吗?单次教研中仅运用一类资源吗?

3)教研内涵表象性、零散性

区域教研内容较多研究教师行为、教学策略,这类研究虽然给予教师很多操作性经验,但是教研在幼儿研究与支持方面,特别是观察和理解幼儿行为,研究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研究和掌握幼儿学习特点,支持幼儿多样化学习与发展的内容较为欠缺。

2.教研转型、升级发展

分析、了解教研问题后,为铸优区域教研,学前教研室从“教研的聚焦点”和“教研的组织实施”两方面入手,出实招、求实效,在组织区域教研的过程中尝试“三变”,实施“升级”,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

“三变”

1)对象变:变固定为多元

即,从“教师+学前教研员的组合拓展为教师+园长+学前教研员教师+学前教研员+跨学段教研员教师+学前教研员+家长、校外专业人员等。

当区域教研将园长一同卷入后,园长们纷纷反映:曾经因受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理解表达能力、传达及时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园长们对区域教研内容、进展的知晓度是滞后且一知半解的,这直接影响了园所的跟进力度。如今,“教师+园长+教研员的做法有效解决了脱节现象,从园长的课程管理角度保障了教研后的行为跟进。

区域教研人群的拓展使教研的视野拓宽,拥有多视角的思维碰撞,更好地助推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依托行政力量保障教研成效。

2)方式变:变个体为共同体

即,正视教师主体间的差异,更多借助团队的力量促进教师个体与教研团体的共同成长。教研室在普陀区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中,依托10街镇组建5个教研联盟,以联盟方式开展合作研究。

例如:在范局教育局提出的“推进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态网建设”的总体思路下,我教研室着力培育“1+X”健康教育新格局。

这个“1”指向:依托十街镇组建健康教育教研联盟,以联盟方式开展合作研究,打造学习共同体

X”指向:开展健康教育生态建设的各所幼儿园,即个性化的园本实施,重点问题的突破。

区域教研打造学习共同体,使得教研参与者能获得自尊和归属感,增强其教研的参与度,在共同建构与分享中收获教研的成效。

3)内涵变:变散点为聚焦

即,从分别研四类活动(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的组织实施,到更多认识“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整体的,教育需要横向的聚合”,改变过往以四类活动区分组别,以骨干教师单一人群组建团队的方式,调整为按研究内容选择对象组建团队。从核心问题开始,以“一项研究带动一支队伍”的思路,实施“研究”与“队伍建设”双轨制并驾齐驱。

研究内容的确立路径:

寻找影响四类活动有效、优质实施的关键性问题;对关键问题出现的人群、出现的成因作分析罗列;将关键问题归类转化为研究主题,以主题教研的方式实施系列研究。

区域教研关注的重点和内容的变化,使得我们的教研工作真正立足儿童视角,注重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注重透过现象看教育本质。

“二升级”

在区域教研优化实施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过往有很多校内教研的做法可圈可点,依据新时代、新要求,立足区域实际,这些做法可以升级再运用。

1)升级联动教研

我们整合资源,实施各种跨界联动教研。跨学科之界,将非学前教育者带入教研;跨学段之界,与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跨身份之界,让家长、校外专业人员协同教研;跨地域之界,和姐妹区学前同行携手教研。

2)升级三同教研

我们立足园所、教师的主体需要,实施各种相似“吸引”的教研。

◆同“质”共“研”

借助问卷星掌握区域各园所特色课程指向,将有相同特色的幼儿园组合,形成教研联盟。该类教研重在满足个性化发展,解决特色课程研究中的问题。

实施要点:该类教研实施中教研员需要要为各园搭建平台,呈现各园的研究经验,在共享的基础上寻找个性突破口。

◆同“趣”共“研”

将有相同兴趣的园所、教师进行组合,形成教研联盟。该类教研重在一同尝试教育创新点,解决兴趣点中的困惑。

实施要点:该类教研实施中教研员需要将最初的宽泛的兴趣予以分解细化,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逐步递进地开展实践研究。

◆同“惑”共“研”

将有相同困惑的园所教师进行组合,形成教研联盟。该类教研重在解决区域共同的教育困惑,且是依托园本教研无法解决的困惑。

实施要点:该类教研实施中教研员要将区内优质园或有该类教育经验的园所及教师作为教研的重要力量,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通过保教示范、率先研究、教研拉手互助等方式,发挥引领作用。

三、成效与启示

学前教研室把主题教育与推动教研室中心工作发展相结合,在铸优区域教研的探究路上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优化区域学前教研实施,有效提高区域教研质量,更好地凸显主题教研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1.将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入到教研工作中,促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应用。通过实践研究互联网+"教研的模式及发展路径,全面提高了区域教研的工作品质,促进教研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完善街镇联盟链,依托十街镇教育联合体推进学前优质教育辐射网建设。如:由教研室领衔的《区域推进幼儿健康教育的深化研究》从基地园的合作拓展转向依托区域教育联合体共研、共进。

3. 优化新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名师的五级研训体系。十三五期间,第五轮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中包含一名学前特级教师学科团队,8名学前学科带头人,18名学前高级指导教师,2个创新团队。这支队伍立足普陀区情,基于问题导向,坚持项目推进,聚焦核心能力,在助推普陀师资专业成长的同时,提升区域学前教育质量。

厚植内涵,探寻本源,学前教研室着力提升区域教研品质,推进区域课程内涵建设,实现区域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