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前教研 > 课程资源 > 正文
基于儿童视角的观察与解读——大班游戏故事:“不听话”大王
来源: 普陀区教育学院    作者:周骏蔚   发稿日期:2020年09月03日

基于儿童视角的观察与解读

——大班游戏故事:“不听话”大王

万里城实验幼儿园 高燕

了解儿童,就必须观察儿童,听他们说什么,看他们的表情,想他们所想,与他们接触。而且,我们必须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理解其意义,以便能以适宜而又有意义的方式与儿童互动,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哇”时刻吸引时,是不是仍然会看到:新小班的孩子刚来到幼儿园,材料再好玩,他也不玩。中班了,还是独自一人面对着墙壁,开着自己的小吃店。霸道的孩子在游戏中只让别人听自己的,不然他就独自玩。游戏中总是扮演不开心的3岁宝宝,玩着与众不同的游戏这些难道就是最真实的他们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始终要牢记“儿童永远是故事的主角,他是有能力、有自信、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让孩子的想法看得见,让孩子与周围世界互动的关系看得见,让孩子的形象、价值、意义看得见。

于是,遇到以上的个体幼儿,他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怎么办?一系列的问号,让我除了看时刻,也开始对这些孩子开始了连续追踪观察。今天就先来听听,总是扮演不开心的3岁宝宝晋晋的故事。

一、故事背景分析:

1、年龄段:故事发生在大班上学期。

2、个性分析:晋晋,女孩,7岁,通过对她平时照片的收集,我的分析如下:爱打扮(看装扮)、爱画画(看画语解读的记录)、爱讲故事(图书角自编图书),动手能力强(看自制美甲),可这样一个能力较强的孩子,表现出的却并不是那么自信和活泼。

于是,我选择了晋晋作为第一视角,开始记录关于她的故事,让我们从绝食、大闹警察局、捉迷藏、邮轮失散、妈妈的陪伴等,一起了解晋晋吧。

二、故事内容与过程实录

关注1:晋晋绝食了

游戏中,君君饰演的38岁的妈妈拿着一个针筒要喂宝宝喝牛奶,晋晋饰演的3岁宝宝满脸不开心地拒绝。游戏分享中,君君妈妈焦急地说:“今天我们家的宝宝绝食了,我该怎么办呀?”

晋晋宝宝说:“我不喜欢他们做的饭。”其他幼儿说:“把饭弄成熊猫的样子,把菜做的好看点,我在飞机上就吃过这样的。”宝宝点点头,轻轻说了一句:“我的饭要小兔子形状的。”

解读:看她绝食的动作、不开心的表情,听她说“我的饭要小兔子形状的”,我猜她可能在想我是小宝宝不喜欢用针筒吃饭。通过获得的信息我发现晋晋的行为是根据自己的角色有意产生的,角色意识特别强。3岁的宝宝不正是自我中心,会为很小的事情放大自己的情绪吗?从社会性发展看,她能接受同伴提出的合理建议,并表达出自己新的想法,因为她说“我要小兔子形状的饭。”

我在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7岁的能干的晋晋要扮演3岁的宝宝呢?为什么要玩绝食的游戏呢?

我做了家庭访谈调查,再解读后,了解到晋晋的妈妈是一名韩国代购,父亲工作也很忙,她缺少双亲陪伴。我感受到她想引起同伴关注。比如害怕去医院的幼儿会经常玩 “医生与病人”游戏,他在角色切换中,减轻对去医院的恐惧和紧张情绪。晋晋是不是想通过角色扮演满足想要妈妈陪伴的情感呢?

支持:我决定再等一等,继续观察她是不是想引人注意,是不是能得到想要妈妈陪伴的心理满足。

关注2:大闹警察局

第二天的游戏中,君君妈妈去上班了,她的工作是一名军医。晋晋宝宝来到了妈妈上班的警察局,一直不肯离开,不停的叫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君君妈妈无奈地说:“妈妈要上班,现在不能陪你。”晋晋依然在战地旁等着妈妈。

我得到了答案,她想要引起他人关注,想和同伴互动游戏。晋晋的情感还是没有得到满足。

解读:妈妈的兴趣在于新的军医游戏,而晋晋想要妈妈陪伴的情感在游戏中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从等待到想要妈妈陪伴而大叫,这些表现再正常不过了,很符合她想被关注得心理。然而,孩子会不会把这些问题告知老师呢?对君君妈妈和警察来说,晋晋的行为他们能接受吗?我想再等等,想先听听他们怎么说说。

交流分享中,警察说:“晋晋小宝宝来警察局,我们正在打仗很危险,她太不听话了。”娃娃家其他成员着急地说:“可她想妈妈了。”于是一个关于想妈妈能不能到警察局等妈妈的话题展开了。有的孩子说:“妈妈上班我们要在家里呆着,不能随便乱跑。”又有人劝到:“警察打仗很危险,小孩不能去。”更有人说到:“妈妈双休日会陪你的。”晋晋委屈的说到:“可是妈妈刚下班,又去上班了。”

老师说“你们真了解晋晋,她是因为想妈妈才去打仗的地方。妈妈休息的时候可以陪宝宝玩什么呢?”小朋友说到:“可以带他去旅游呀。”“可以在家里和她做游戏”。晋晋点点头。君君妈妈说:“我明天休息的时候陪她玩吧,玩好再上班。”

解读:孩子们口中的“不听话”,似乎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警察都站在自己的角色思考晋晋来警察局等妈妈的问题,虽然讲的都很有道理,但没人考虑晋晋在想什么。娃娃家的人说“她想妈妈了”,同在一个主题的他们能够感受到朋友在游戏中出现的情绪。于是我紧紧抓住换位思考的契机,聚焦自己观察的核心问题,即晋晋的心理需求:妈妈的陪伴。

支持:捕捉契机,聚焦问题。我问到“妈妈下班可以陪孩子做些什么?”这一话题既转开了时间一致这个很难说的清楚的话题,也激发了妈妈想要去关爱自己的孩子的情感,丰富游戏情节的同时也满足了晋晋想要和家人在一起的心理愿望。接着我想的是妈妈不陪伴宝宝的原因是什么?在当下,战地军医的游戏、装扮转换、模仿妈妈上下班更吸引他。如果做妈妈陪宝宝的情节也很好玩呢?希望今天孩子们的建议能给君君一点灵感。

我继续观察,明天君君妈妈真的会去陪伴宝宝吗?宝宝的心理能得到满足吗?

关注3:捉迷藏

第三天的游戏里君君妈妈和家里的姐姐们一起带着宝宝玩捉迷藏,一会姐姐蒙上眼睛,一会晋晋自己蒙上眼睛,这一天晋晋宝宝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识别:

教师适时的等待,准确的价值判断满足了晋晋的心理愿望,第二天游戏的延续让他们的快乐也得以升华看来晋晋的“不听话”并没有影响同伴,而引发了同伴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谦让并考虑他人的感受,调节自己的行为。“不听话”大王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关注4:游轮失散

第四天的游戏妈妈先去上班,下班后就陪宝宝旅游,一家人乘坐游轮玩的可开心了。可交流分享时晋晋又给妈妈出了难题:“今天妈妈把我一个人扔在游泳池里,没人管我。”颖颖姑姑激动起来:“我们没把他扔下,只是想让他玩一会,我们去买吃的东西。”晋晋说:“可我很害怕。”颖颖姑姑更激动了:“我们一会就回来的。”这时一旁的霖霖说到:“如果你是宝宝,你被扔下了,你会开心吗?”于是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

大班的孩子似乎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说:“当你做一件事情时,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是你,你会开心吗?这样会让你身边的朋友更温暖更快乐的。”

解读:晋晋在现实生活中是个不那么自信的大班孩子,在游戏中她从闷闷不乐,到敢于直接告诉妈妈自己的需求,又到能够说出自己委屈的情绪,可见在游戏里晋晋的心理有很大的转变。“不听话”大王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合理,符合现实生活经验,她需要更多的温暖。

支持:尝试通过同伴互助给予温暖。表扬君君是一个好妈妈,不断鼓励她,让她对妈妈这个角色充满信心。“持续同群体游戏”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就是让孩子之间同一主题、同一人群的游戏时间变长,牢固的友谊对晋晋的鼓励很大。君君的性格在潜移默化地感染晋晋,让她感受温暖,缓解心理上的孤独。

关注5:妈妈的陪伴

第五天,娃娃家一家人还是来到了游轮玩,君君妈妈给宝宝找了一个舒适的小床,颖颖姑姑定时给宝宝吃饭。有时妈妈还会带宝宝去动物园玩,和晋晋一起喂小动物,带她乘飞机。游戏时晋晋告诉我,他长大了,现在5岁了。交流分享的时候,君君告诉我:“高老师,宝宝最近可听话了。”我高兴地看着他们,笑了。

解读:晋晋在游戏中接受妈妈递来的食物,和妈妈一起喂小动物,也没有特别的问题扔给妈妈,从她微笑的表情以及接受同伴扶住她的手,我感受她今天的游戏玩的非常开心,3-5岁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晋晋的心理逐步得到满足,自己也觉得自己长大了。

支持:

1、家园共育:老师利用放学时间及时和家人进行了沟通,告知了陪伴的重要性。

2、核心经验:解读晋晋的游戏过程中,我获得了几个信息角色意识、社会性发展、家庭因素、心理需求。对这几个核心经验的界定就变得尤为重要,你只有理解了每个核心经验的意义以及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才能准确解读幼儿。例如大班孩子的心理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爱、归属感等,我们了解这些科学的理论才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孩子的需要,了解晋晋需要被关爱的强烈愿望。

连续观察后,我们可以看出晋晋是个缺乏双亲陪伴,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她真的是“不听话大王”吗?肯定不是,她只是把自己所有的不愉快,不满足都在游戏中宣泄出来从而寻求满足和安慰。

恰恰相反的是君君小朋友在家庭中能够充分得到成人的陪伴,所以这个偶然的组合,让偶然转变为了幸运,君君的体贴、喜欢照顾他人、顾及他人感受等优点也正好得其所用。从游戏中君君忙碌的工作和下班后对宝宝无微不至的陪伴看出,君君的游戏越玩越好,她很满足这样做妈妈的感受,她也越来越会考虑朋友的感受。

三、游戏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1、角色游戏能够让幼儿体验更丰富的情感,减轻消极情绪。晋晋在游戏中的心理转变经历了很长的过程,内向、霸道、不自信等性格形成大部分和孩子的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不仅要了解性格产生的原因,更要给予正面积极的环境、话语、同伴帮助,给予更多的空间、时间等待,让孩子的转变给我们带来惊喜。如:孤独的廷廷最终在游戏中创意不断,霸道的婷婷最终收获了一众好友,什么都不肯玩的琪琪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师。

2、角色游戏中除了关注幼儿显性的表现,还需关注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3、角色游戏中使用连续追踪、换位思考、建立友谊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游戏。追踪观察,基于儿童视角连续地去听、去看、去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尝试把自己变成小孩;建立友谊,老师和孩子、孩子和孩子的,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很庆幸能在游戏当中看懂他们,很荣幸能在游戏中了解他们,很高兴能在游戏中发现他们最独特和优秀的那一面。

在后续的游戏中,晋晋=又从1岁玩起,和芸芸组成了新的家庭,天天和她形影不离。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每天站稳十分钟,养成基于儿童视角连续观察和耐心解读的好习惯,真正了解、读懂每一个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