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十五届文明在线(2009-2010) > 特色品牌 > 正文
普陀区教育学院院庆五十周年系列报道⑷

 本报讯  11月29日,由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市教委教研室和普陀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普陀区教育学院承办的全国“第四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区教育学院举行。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副局长范以纲,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所所长钟启泉教授,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教育教学专家与会。全国各地的校长、骨干教师,市、区教研员,市课改基地校和本区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500余人参加研讨活动。

  上午,新黄浦实验学校、普陀区教育学院、同济二附中教师分别执教了三门公开课。下午举行了研讨会。

  区教育局李学红局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区域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之四——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的主题发言。新黄浦学校校长王洪伟以《三维目标的制定、落实与实施》为题对学校近年来有效教学行动研究作了专题汇报。徐淀芳就《三维目标的内涵设计与实施》作了主题发言。上师大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谢利民,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志芳,上海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主编傅禄建,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特级教师许象国等作了发言。

  华师大课程所所长钟启泉教授在讲话中,强调了在有效教学中开展三维目标的研究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针对“三维目标”的实施谈了三点看法:第一、三维目标应该从总体课程资源中去发掘;第二、三维目标是在课程实施中创生的具体的目标;第三、三维目标的实施要寻找适当的时机。       (区教研室供稿)

 

三维目标实施与评价——区域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之四)

——李学红局长在全国第四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摘要)

    今天我们在普陀区教育学院又迎来了第四届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研讨会的举行,四年的坚持、四年的探索使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形成了一些特点。从研讨的机制看:高校、市教研室、区教育局共同联手,实践与研究有机结合,形成了合力,凸显了优势互补。从研讨的主题看 :从总体探索到专题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凸显了针对性。从研讨的形式看:有论坛、同课异构、说课、答辩、评课等,凸显了多样性。从研讨的主体看:有专家的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有区域行政的机制策略研究,有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研究等等,凸显了多层性。一年一度的研讨会推进了我区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也深化了我区课程教学的改革。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我们的实践和思考。

    第一、我们的思考。前三届研讨会分别围绕着有效的基本要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互动的主题展开了实践和研讨,今年的研讨主题定位在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这是研讨的深化,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首先它对有效教学的实施具有价值的引领性,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也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基本素质的整体要求,它体现的价值追求是: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教育,还要教学生学会认知,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促进智力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它倡导的是全面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以及发展的一个整体关怀。落实好三维目标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即在促进学生增长知识、提升智慧、发展人格上有效。离开了三维目标去讲有效性,讲它的效益、效果和效率,或者只是在知识技能一维目标上讲它的有效就背离了有效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因此今天探讨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能促使有效教学在正确的教育价值的引领下深化实施。其次,它对有效教学的实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三维目标要得到真正的落实,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从实际状况来看,单纯的注重知识技能一维目标的情况依然存在,忽略或简化学习过程、缺少学生的体验和参与的情况依然存在,目中无人单向机械地灌输知识的情况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所谓的效率就偏离了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因此基于三维目标实施的框架下讨论有效教学,对我们今天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深化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的意义。

    第二、我们的实践。课堂是实现育人价值追求的主渠道,也是我们落实三维目标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两项实践和探索:首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强调细化和适切。三维目标是课程的总体目标,它从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赋予了课堂教学多重的价值与功能,但从课程的总体要求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不能简单地移植,要有一个从总体要求向具体实践着陆的中介和链接。为此,从区域层面来看我们的做法是:一、基于课程标准加强学习和培训。各学科的标准都比较详细地对三维目标做了具体的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操作方法。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各学科教研员加强对基层教师的培训来深刻理解把握课程的标准,并将之具体化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二、基于区域现状制定各学科落实到章节的新课程实施要求。在学习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区组织专业力量根据区域现状细化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制定各学科落实到章节的新课程实施要求,明确了应完成的任务,细化了应达成的基本目标,包括核心的知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可借鉴的教学建议,确立了供评价的基本指标。在规范层面、内容层面和技术层面上帮助广大教师细化落实课程标准。三、基于学生特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在以上两点做法的基础上,我们鼓励教师在关注学生发展的现实性、差异性、全面性的基础上,在钻研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让不同学生在这个目标下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确实得到进步和成长。三维目标的确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维度体现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改革要求,围绕着这个目标和要求,我们提出要实现“两个转变”,构建“六个策略”。两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变知识的传递者、教学的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促进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创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中亲历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和建构,逐步学会学习,发展提升智慧,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六个策略:即创设学习情境、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学方法、营造民主氛围、提供时空保障、实施评价激励。这样从教学的情境、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氛围、教学的时空、教学的评价等角度来保障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让课堂成为以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等为特征的新课堂。

    三、今后的探索。在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上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难点,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下的实践和探索。第一、三维目标落实上,首先要改变割裂化的现象,即将三维目标拆分开来作为割裂的三项任务来完成。我们要从关注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出发,把握三维目标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其次,要改变标签化现象,即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存在着或机械孤立地外加或简单生硬地说教的标签化现象,我们要从特定的情境和学科内在意蕴出发,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领悟来实现目标,要让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再次,要改变机械化的现象,即在每节课里一定要找出并实现三维目标,应该从实际出发去落实,三维目标的实现固然要从每一节课做起,但它更要在教学的全过程去落实。第二、在三维目标评价上需要探索的也很多,例如:如何从学业评价转化为学力评价?如何从单维评价转为多维评价等等。

 

 

 

 

 

 

 

全国第四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专家发言(摘要)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夏志芳

 

    有的老师有综合能力,能把三维目标糅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或者一个教学活动中也是挺好的。但是,我发现也有这种情况,他美其名曰那个综合,实际上没有理清楚。所以我希望还是要分开来写,写得清楚一点。第二个我就想讲过程与方法,我认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动。我们的过程应该具体化,就是要体现在活动之中。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他的这个实验动手能力等等各方面的表现,都是通过活动来开展的,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一般的评课就要评这个过程,具体点说就是评他所设计的活动质量如何。第三点我想讲情感目标如何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的关系,价值观是内核,情感是倾向,态度是行为或者说态度是外在的一种表现。我认为情感目标是分层次的,有一个层次是具体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针对上课的内容。比如,我的学科背景是地理,那么在讲到资源的时候,对待资源的一种情感态度就是非常具体的,我们要把它挖出来。我主张的就是结合你所教的知识,挖掘它的价值观方面的一种观念态度情感。通过你讲的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资源是丰富的,但是按照人均资源又是贫乏的,形成了这样一个辨证的资源观。那么有了这个资源观我们就会有一种情感,要爱护我们有限的资源。那么从态度上,我们就可以结合讨论:在对待水资源,在对待森林资源,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啊。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要反对一次性的筷子。这个就是结合你教的内容,引发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一定要挖得很细的。那么另外一个层次呢,是隐含性的情感,也可以讲是通识性的情感,就是习惯、兴趣、求知欲、合作精神、愉悦感、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话我不太主张就把它贴上去,培养一种爱国情啊,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啊,增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啊等等。这样的目标我认为不一定要在讲祖国的河流也贴上一个,祖国的山脉也贴上一个,祖国的矿产资源也贴上一个。我感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际上应该在我们的脑中,在我们的心中,要化为我们文化的一种自觉行为。另外要注意不仅要预设,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生成性的行为,这是我讲的第三个意思。第四个意思是说好的评价手段是什么,我非常同意建立学生的档案袋。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主编、研究员  傅禄建

 

    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三维目标。第一个角度,跳出三维目标来看三维目标。第二个角度如何运用三维目标具体来测评学生。

    第一个从宏观层面来看,应该说目标不是单一的,应该是有一个序列的。也就是说三维目标它上位也应该有目标,下位也应当有目标。我们国家最集中的教育目标是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方针里面的,无论是德智体美,还是健康第一,这是我们最上位的教育目标。然后,从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到我们的课程的三维目标中间,我个人认为缺少一个连接。对各级各类目标特定的培养任务,缺少一种比较准确的描述。不同类别的、不同年段的学生,培养的方向,三维目标是否有区别呢?我想这应该是有区别的。我们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什么有时候又很难落实下去呢?因为我们的下位也缺少相应目标体系的设计。比如说我们缺少把课程目标转化为对学生的培养的目标。还有一个缺失,我们的课程目标没有转换为我们的测试目标。因此,在我们各种测试评价中间,如果是用课程目标来替代的话,那就会出现很多的偏差。国际上基本上每一项重要的测试,它都有独特的测试目标。

    第二个从微观角度来看,现在的难点是在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很多是心理范畴的,价值观又很大。所以,我们参考了国际上一些测评的东西,我们发现比较重视态度的评价,而态度中着力点在于参与度的评价。现在国际上在态度上的评价应该说已经有一系列的方法,可借鉴的比如说观察、访谈、问卷还有表现评价、档案袋、案例分析等等。现在国际上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基本上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事实描述,让学生去具体描述一个事实而不是让学生描述判断。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问题,30年以后你希望干什么?他不是像我们学生说30年以后我想当工程师,他要你描述出30年后我要当一个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工程师。这就是一个事实,单单一个工程师是一个判断式的东西。而通过这种事实描述,可以来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价值取向。第二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就是一个理科量表。这在评价学生的兴趣和态度中间用得很多的。它不取中位数,比如问学生这件事情兴趣高不高?它只有高中、低、没兴趣四个点,没有中位的。我们大量的问卷来了一个中位,结果你两头都可以放,精确度是不高的。第三种方法是观点匹配的方法。给出一个问题,几种观点,然后来看你的观点与这种问题的匹配程度,如有相匹配的你可以作出分析,也有匹配距离远的,学生根据兴趣和他的价值作出一种分析。第四种比较多的是叫嵌入式问题。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具体的议题和学生的能力测试中间来观察你的兴趣参与度等等。

 本报讯  11月29日,由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市教委教研室和普陀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普陀区教育学院承办的全国“第四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区教育学院举行。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副局长范以纲,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所所长钟启泉教授,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教育教学专家与会。全国各地的校长、骨干教师,市、区教研员,市课改基地校和本区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500余人参加研讨活动。

  上午,新黄浦实验学校、普陀区教育学院、同济二附中教师分别执教了三门公开课。下午举行了研讨会。

  区教育局李学红局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区域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之四——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的主题发言。新黄浦学校校长王洪伟以《三维目标的制定、落实与实施》为题对学校近年来有效教学行动研究作了专题汇报。徐淀芳就《三维目标的内涵设计与实施》作了主题发言。上师大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谢利民,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志芳,上海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主编傅禄建,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特级教师许象国等作了发言。

  华师大课程所所长钟启泉教授在讲话中,强调了在有效教学中开展三维目标的研究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针对“三维目标”的实施谈了三点看法:第一、三维目标应该从总体课程资源中去发掘;第二、三维目标是在课程实施中创生的具体的目标;第三、三维目标的实施要寻找适当的时机。       (区教研室供稿)

 

三维目标实施与评价——区域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之四)

——李学红局长在全国第四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摘要)

    今天我们在普陀区教育学院又迎来了第四届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研讨会的举行,四年的坚持、四年的探索使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形成了一些特点。从研讨的机制看:高校、市教研室、区教育局共同联手,实践与研究有机结合,形成了合力,凸显了优势互补。从研讨的主题看 :从总体探索到专题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凸显了针对性。从研讨的形式看:有论坛、同课异构、说课、答辩、评课等,凸显了多样性。从研讨的主体看:有专家的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有区域行政的机制策略研究,有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研究等等,凸显了多层性。一年一度的研讨会推进了我区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也深化了我区课程教学的改革。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我们的实践和思考。

    第一、我们的思考。前三届研讨会分别围绕着有效的基本要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互动的主题展开了实践和研讨,今年的研讨主题定位在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这是研讨的深化,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首先它对有效教学的实施具有价值的引领性,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也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基本素质的整体要求,它体现的价值追求是: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教育,还要教学生学会认知,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促进智力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它倡导的是全面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以及发展的一个整体关怀。落实好三维目标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即在促进学生增长知识、提升智慧、发展人格上有效。离开了三维目标去讲有效性,讲它的效益、效果和效率,或者只是在知识技能一维目标上讲它的有效就背离了有效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因此今天探讨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能促使有效教学在正确的教育价值的引领下深化实施。其次,它对有效教学的实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三维目标要得到真正的落实,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从实际状况来看,单纯的注重知识技能一维目标的情况依然存在,忽略或简化学习过程、缺少学生的体验和参与的情况依然存在,目中无人单向机械地灌输知识的情况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所谓的效率就偏离了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因此基于三维目标实施的框架下讨论有效教学,对我们今天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深化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的意义。

    第二、我们的实践。课堂是实现育人价值追求的主渠道,也是我们落实三维目标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两项实践和探索:首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强调细化和适切。三维目标是课程的总体目标,它从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赋予了课堂教学多重的价值与功能,但从课程的总体要求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不能简单地移植,要有一个从总体要求向具体实践着陆的中介和链接。为此,从区域层面来看我们的做法是:一、基于课程标准加强学习和培训。各学科的标准都比较详细地对三维目标做了具体的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操作方法。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各学科教研员加强对基层教师的培训来深刻理解把握课程的标准,并将之具体化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二、基于区域现状制定各学科落实到章节的新课程实施要求。在学习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区组织专业力量根据区域现状细化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制定各学科落实到章节的新课程实施要求,明确了应完成的任务,细化了应达成的基本目标,包括核心的知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可借鉴的教学建议,确立了供评价的基本指标。在规范层面、内容层面和技术层面上帮助广大教师细化落实课程标准。三、基于学生特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在以上两点做法的基础上,我们鼓励教师在关注学生发展的现实性、差异性、全面性的基础上,在钻研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让不同学生在这个目标下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确实得到进步和成长。三维目标的确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维度体现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改革要求,围绕着这个目标和要求,我们提出要实现“两个转变”,构建“六个策略”。两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变知识的传递者、教学的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促进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创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中亲历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和建构,逐步学会学习,发展提升智慧,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六个策略:即创设学习情境、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学方法、营造民主氛围、提供时空保障、实施评价激励。这样从教学的情境、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氛围、教学的时空、教学的评价等角度来保障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让课堂成为以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等为特征的新课堂。

    三、今后的探索。在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上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难点,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下的实践和探索。第一、三维目标落实上,首先要改变割裂化的现象,即将三维目标拆分开来作为割裂的三项任务来完成。我们要从关注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出发,把握三维目标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其次,要改变标签化现象,即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存在着或机械孤立地外加或简单生硬地说教的标签化现象,我们要从特定的情境和学科内在意蕴出发,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领悟来实现目标,要让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再次,要改变机械化的现象,即在每节课里一定要找出并实现三维目标,应该从实际出发去落实,三维目标的实现固然要从每一节课做起,但它更要在教学的全过程去落实。第二、在三维目标评价上需要探索的也很多,例如:如何从学业评价转化为学力评价?如何从单维评价转为多维评价等等。

 

 

 

 

 

 

 

全国第四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专家发言(摘要)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夏志芳

 

    有的老师有综合能力,能把三维目标糅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或者一个教学活动中也是挺好的。但是,我发现也有这种情况,他美其名曰那个综合,实际上没有理清楚。所以我希望还是要分开来写,写得清楚一点。第二个我就想讲过程与方法,我认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动。我们的过程应该具体化,就是要体现在活动之中。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他的这个实验动手能力等等各方面的表现,都是通过活动来开展的,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一般的评课就要评这个过程,具体点说就是评他所设计的活动质量如何。第三点我想讲情感目标如何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的关系,价值观是内核,情感是倾向,态度是行为或者说态度是外在的一种表现。我认为情感目标是分层次的,有一个层次是具体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针对上课的内容。比如,我的学科背景是地理,那么在讲到资源的时候,对待资源的一种情感态度就是非常具体的,我们要把它挖出来。我主张的就是结合你所教的知识,挖掘它的价值观方面的一种观念态度情感。通过你讲的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资源是丰富的,但是按照人均资源又是贫乏的,形成了这样一个辨证的资源观。那么有了这个资源观我们就会有一种情感,要爱护我们有限的资源。那么从态度上,我们就可以结合讨论:在对待水资源,在对待森林资源,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啊。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要反对一次性的筷子。这个就是结合你教的内容,引发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一定要挖得很细的。那么另外一个层次呢,是隐含性的情感,也可以讲是通识性的情感,就是习惯、兴趣、求知欲、合作精神、愉悦感、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话我不太主张就把它贴上去,培养一种爱国情啊,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啊,增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啊等等。这样的目标我认为不一定要在讲祖国的河流也贴上一个,祖国的山脉也贴上一个,祖国的矿产资源也贴上一个。我感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际上应该在我们的脑中,在我们的心中,要化为我们文化的一种自觉行为。另外要注意不仅要预设,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生成性的行为,这是我讲的第三个意思。第四个意思是说好的评价手段是什么,我非常同意建立学生的档案袋。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主编、研究员  傅禄建

 

    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三维目标。第一个角度,跳出三维目标来看三维目标。第二个角度如何运用三维目标具体来测评学生。

    第一个从宏观层面来看,应该说目标不是单一的,应该是有一个序列的。也就是说三维目标它上位也应该有目标,下位也应当有目标。我们国家最集中的教育目标是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方针里面的,无论是德智体美,还是健康第一,这是我们最上位的教育目标。然后,从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到我们的课程的三维目标中间,我个人认为缺少一个连接。对各级各类目标特定的培养任务,缺少一种比较准确的描述。不同类别的、不同年段的学生,培养的方向,三维目标是否有区别呢?我想这应该是有区别的。我们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什么有时候又很难落实下去呢?因为我们的下位也缺少相应目标体系的设计。比如说我们缺少把课程目标转化为对学生的培养的目标。还有一个缺失,我们的课程目标没有转换为我们的测试目标。因此,在我们各种测试评价中间,如果是用课程目标来替代的话,那就会出现很多的偏差。国际上基本上每一项重要的测试,它都有独特的测试目标。

    第二个从微观角度来看,现在的难点是在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很多是心理范畴的,价值观又很大。所以,我们参考了国际上一些测评的东西,我们发现比较重视态度的评价,而态度中着力点在于参与度的评价。现在国际上在态度上的评价应该说已经有一系列的方法,可借鉴的比如说观察、访谈、问卷还有表现评价、档案袋、案例分析等等。现在国际上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基本上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事实描述,让学生去具体描述一个事实而不是让学生描述判断。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问题,30年以后你希望干什么?他不是像我们学生说30年以后我想当工程师,他要你描述出30年后我要当一个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工程师。这就是一个事实,单单一个工程师是一个判断式的东西。而通过这种事实描述,可以来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价值取向。第二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就是一个理科量表。这在评价学生的兴趣和态度中间用得很多的。它不取中位数,比如问学生这件事情兴趣高不高?它只有高中、低、没兴趣四个点,没有中位的。我们大量的问卷来了一个中位,结果你两头都可以放,精确度是不高的。第三种方法是观点匹配的方法。给出一个问题,几种观点,然后来看你的观点与这种问题的匹配程度,如有相匹配的你可以作出分析,也有匹配距离远的,学生根据兴趣和他的价值作出一种分析。第四种比较多的是叫嵌入式问题。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具体的议题和学生的能力测试中间来观察你的兴趣参与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