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技术 > 新闻动态 > 正文
传承与深化混合研修 创新与拓展赋能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    作者:王世达   发稿日期:2019年12月26日

 

20002月,普陀区教育学院电化教育管理站并入区教育技术中心,院内设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以下称科室)。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回应学院提出的专业引领 引领全局理念,科室确立了教育技术的专业定位。通过扎根学院,服务全局,构建科室及每位教师的发展平台,在教育技术支持和服务上创新发展,建构对内的技术服务机制和对外的课程及研修的发展机制;完善学院信息环境,优化区域技术素养课程体系,打造混合式研修团队;形成具有专业凝聚力的区域教育技术团队,参与信息化专项培训实施,发挥专业影响。

一、  传承与深化混合研修

科室参加了早期的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教育行动计划,制作了上海市校本研修的视频案例;积极投身课堂教学,在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研修。

2009年科室主持区教育学院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制,十年间,信息系统汇聚了完整的业务数据记录,清晰地展示了区域教育教学的业务历程,同时通过架构第二、三、四轮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平台,用网络机制激发教师发展的活力,参与区域“大师训”格局的建构,让教育技术显现其巨大力量。

数字化教与学混合式研修项目就是研训一体的过程。2015年起,科室分别与光新学校、回民小学、教院附校等学校组建了数字化教与学混合式研修团队,以课例研修的形式开展基于技术应用的学科教学混合式研修。经过执教教师、教学研究人员、技术研究人员、学科教研组同伴进行教学协商、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技术设计(技术环境、技术应用)的预设”“试教实践”“教学反思再实践的五步课例研修过程,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情境中实现技术的无缝、自然对接。

二、创新与拓展赋能教学

信息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已经登上舞台,科室清晰的认识到要通过信息化为教学赋能,通过将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三种关键性知识整合起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形成面向信息化的教师知能(TPCK)。

20156月,科室承担区级重点课题“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程建设与实施”。课题历时三年,与普陀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并行。经过3年的研究,形成导入课程、体验课程、研修课程三个层次课程的架构,基本覆盖“工程能力标准”要求。其中,导入课程满足教师短时快知的要求,让教师有技术认知并选择;体验类课程满足教师对专项技术的学习需求,研修课程满足教师对掌握技术的需求,将一项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201810月,科室组织参加普陀区教育系统第五轮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申报工作,三位教师主持的三个项目成功入选信息团队。以“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的实践研究”项目为例,经过一年多的持续的学习、研究及实践,201911月被纳入2019年度上海市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名单。

教育技术实践过程就是研究与完善的过程。10年来,科室历经优化学院信息环境岗位业务提升阶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教育技术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正迈入数字化教与学混合式研修的信息化专业引领阶段。

                (来源: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 审核: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