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研究 > 队伍建设 > 活动研修 > 正文
求“真”的人
来源: 普陀区教育学院    作者:王萍   发稿日期:2015年09月06日

蔡文静老师,上海市优秀园丁获得者,普陀区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说真话,用真情,做真人。”这是蔡文静老师的座右铭。在蔡老师眼中,孩子的最美之处便是纯真。而成年人最珍贵的东西也是一个“真”字。我们的先哲曾说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班主任若真要做到“及人之幼”则非有一颗纯真之心不可。

在蔡文静老师看来,和学生在一起就是纯净心灵的时刻。在春季社会实践活动中,蔡老师给游戏的孩子们当摄影师;在学校运动会上,蔡老师给飞跑着的孩子们做热情的啦啦队;在校美育节绚丽的舞台下,蔡老师是小明星们忠实的“粉丝”。她常常充分利用自己的语文学科专长,写一点“下水”文章和学生交流,喜欢在学生随笔后面也写随笔,写各种贺卡,经常朗读写给他们的诗歌。以文字、网络、音乐等各种形式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户。学生们渐渐感悟到他们的健康就是精彩。学生们知道他们的班主任爱听什么歌曲,蔡老师也常常跟孩子打听最近什么歌曲最流行,什么小说他们最喜欢看。蔡老师会介绍学生们看自己特别欣赏的影视作品,学生们也愿意和蔡老师讨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情节、男女主人公。在一片叽叽喳喳声中,青春的羞涩、敏感、焦虑在悄悄隐退。

蔡老师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切言行皆要自然”的信条,提倡合理的宣泄和坚持,合乎孩子天性的率真多多益善。她在学生面前是一个真实可信的班主任。所以有毕业多年的学生乍见蔡老师时说:“老师,这么多年你怎么还那么年轻?!”还有学生要蔡老师永远保留一颗童心。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蔡老师明白对德育工作的坚定信念,科学的、人文化的育人思想,不断的反思和实践是班主任最真实的工作面貌。

在家长们慨叹自己和孩子交流陷入僵局时,蔡老师及时支招,出手和家长一起破解难题。主要策略就是改变单一的交流方式,让学生从更多的渠道了解师长们成长的背景,增加彼此了解的深度。变老师家长说教为学生自己去看、去听、去想。去图书馆借阅描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生活的书,然后挑选一部分给学生阅读;利用班级里的多媒体设备组织他们观看电影:《神秘旅客》、《股疯》和《高考1977》。让学生们在故事中看到父母、老师曾经接受的传统教育,经历的社会变革,感受父母、老师在人生中迎接的风雨。不同的历史年代,特殊的社会文化,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让孩子们对父母、老师的经历产生了兴趣,有了感性的了解。一篇篇富有真情的随笔,让理解的“曙光”慢慢展现。

帮助家长,帮助学生,也帮助了自己。真心之泉催开了真情之花。

人实现理想的方式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因我而实现。如果有朝一日学生们为自己在中学时代遇上蔡老师这样的班主任而感到自豪的时候,也许就是蔡老师为实现理想尽了一份绵薄之力的时刻。

这是她向往的一种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