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十六届文明在线(2011-2012) > 学校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 共建共享 > 社区共建 > 正文
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校——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街道“新优质学校”行动计划(科研室)

 

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校
——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街道“新优质学校”行动计划
执笔 祝庆东
     为贯彻落实《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2011-2020)》的有关精神,促进石泉街道中小学幼儿园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决定实施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街道“新优质学校”行动计划,旨在经过三年的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区域层面的“新优质学校”。
一、行动的意义
    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层面上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引领学校走转型发展之路,将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已成为当前石泉街道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行动计划旨在借助普陀区教育学院的专业支持,促使学校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内涵提升。本计划的实施以专业人员诊断和学校自我诊断为基础,帮助学校明确发展方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计划,通过专业人员的持续跟进指导,激活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愿望,帮助学校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从而在区域层面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
 二、行动的目标
    该行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普陀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学校高位优质发展为追求,切实解决项目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行动的基本目标是:力争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积极推进学校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校长和教师,培育一批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课程优化、教学高效、队伍优良、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优质学校”,提炼总结“新优质学校”建设的“石泉模式”,同时,充分发挥项目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我区基础教育综合实力。
三、行动的基本要求
    新优质学校”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街道、教育局、教育学院、项目学校和专业指导团队,需要充分调动多方力量,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行动计划的落实。
    1、专业引领与主动努力相结合
    本计划的主要特征是普陀区教育学院为主体的专业引领和石泉街道所有学校的主动发展为主要特征。从开发项目学校内部潜能抓起,整合学校现有资源,激活学校内部发展潜力,促进主动发展。教育学院盘活区内外各类资源,组成专业指导团队全程跟进,持之以恒地研究和引领,为项目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2、全面提升与特色创建相结合
    项目学校要将科学思维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突出自己的办学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学校发展思路,在德育、文化、管理、科研、课程、人才培养等领域,培育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项目学校都应按行动计划的要求,整体推进、有效落实。在落实过程中,要加强横向交流,资源共享,确保实施效果。由于项目学校发展基础和需求等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实施策略上坚持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四、行动的主要内容
    1、研制“新优质学校”指标体系
    针对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和石泉社区学校的新特点,建立石泉街道“新优质学校”指标体系,为学校发展提供方向性引领,这是确保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此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办学理念与价值追求。学校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准确,办学思想明确,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办学理念得到社区的认同,形成共同发展愿景。
    (2)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课程领导与管理、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品德与习惯养成、体育锻炼与艺术特长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创建与深化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系列化制度和运行机制,学校民主管理氛围浓厚,校风教风学风优良。
    (3)课程建设与教学运行。科学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按照国家规定开全开齐课程,建立学校课程管理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课程研发和资源建设,切实加强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意识和实施水平,形成学校课程特色。
    (4)教师成长与队伍建设。重视教师梯队建设,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团队共同发展;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提升教师个性化发展能力,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发展。
    (5)校本研究与学术成果。以校本研究课题为龙头,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和改革探索,及时借鉴和吸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育人模式。每个项目学校至少主持一项行动研究课题,并取得个性化研究成果。
    (6)学校特色与文化创建。在德育、文化、管理、科研、课程、人才培养等领域,彰显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融通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充满活力的育人环境,拓展发展视域,提升办学境界,推进学校深层次发展。
    2、诊断学校发展状态
    (1)诊断实施准备。包括编制不同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的问卷和访谈提纲等,确定诊断过程与方法。
    (2)学校自我诊断。项目学校在广泛动员、严密梳理、深层考量的基础上,按照自我诊断报告要求和体例,进行自我诊断。
    (3)指导团队跟进诊断。包括任务分工、诊断过程安排、诊断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
    (4)形成诊断报告。根据调研获得的有关数据,参考学校自我诊断报告和指导团队诊断报告,按照统一的专业诊断报告要求和体例,完成专业诊断报告。
    3、制定学校“新优质学校”行动计划
    各项目学校明确“新优质学校“行动计划的意义、原则和基本要求,完成个性化的行动方案的框架设计,包括现状分析、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策略、预期效果、保障措施、年度工作计划等,对照学校特色发展参考指标,确定学校特色发展的具体目标,明确优先解决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专业团队指导下,确定学校行动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强化学校特色发展的研究支撑。
    4、专业指导与行动跟进
    专业指导团队深入各项目学校跟进指导,按照学校学校特色发展方案和行动计划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主要内容有:
   (1)专题研究。针对学校行动计划中的某一领域或某一发展指标,开展专题研讨或专家报告,以达成共识,提出可行性研究策略。
   (2)专题培训。定期举行专项培训,就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创建、课程开发与运行机制创新、校内外资源开发、学校发展评价等若干专题,对项目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3)网络平台交流。搭建“新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及时总结和交流行动进展情况和经验。
    (4)工作进展反馈。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团队、项目学校工作座谈会,提交项目学校工作进展报告;召开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街道“新优质学校”行动研讨会,进行项目学校工作经验交流;学期末提交项目学校的工作报告,专业指导团队形成工作总结报告。
    (5)建立校际联盟。包括建立项目学校之间的联盟交流和与市“新优质学校”间的交流。选择发展水平相当或特色相近的的学校,搭建联盟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6)规划调整改进。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对照年度工作计划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反思目标达成情况,调整和改进发展规划和下一年的工作计划。
    5、经验总结与推广
    及时收集和整理各项目学校的特色经验,研究“新优质学校“创建的基本规律和路径,探索“新优质学校“创建的支持理论和发展模式,形成一批“新优质学校“建设的行动研究个案;系统策划各种媒体的宣传推广活动,着力推介项目研究成果,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优质学校”。
五、行动的工作安排
    1、启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筹备阶段,主要是确定实施方案、组建专家指导团、确定日常工作人员职责及分工、遴选项目学校、筹备启动仪式等。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4年3月)
    各项目学校,深入研讨,认真诊断,在前三个月内提交自我诊断报告;专业指导团队在深入研究各学校自我诊断报告的基础上,进入项目学校进行专业诊断,作出专业诊断报告;各项目学校和专业指导团队根据专业诊断报告制定行动计划。
    按照项目学校的行动计划,专业指导团队持续跟进各项目学校,指导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训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等,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
    汇总各项目学校的成果,选择优秀成果推荐发表或结集出版。启动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和区域层面、全市范围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