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研究 > 德育动态 > 正文
融合赋能 慧心成长
来源: 普陀区教育学院    作者:田守花   发稿日期:2023年11月13日

融合赋能 慧心成长——区心理中心顺利开展本学期第二场个案督导培训

秋高气爽,养心润心。20231026日,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的本学期第二场“相约馨苑 会心成长”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督导培训在教育学院A100室举行,中心志愿者咨询师、基层学校心理教师、上海市教委杜亚松名师工作室学员参与。本次培训特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医师杜亚松担任督导专家,聚焦以情绪障碍为典型症状的心理疑难案例。

本次案例督导以现场示范的形式进行,督导过程中,杜亚松一方面结合咨询师的个案汇报,带领大家梳理不同类型情绪问题的症状差异,形成初步的个案概念化,另一方面通过现场与来访的互动,进一步呈现、识别和评估来访的心理状况,帮助大家形成更加具象化的临床认知。杜亚松强调:

专业提问,有效识别

当天汇报的两个个案问题都聚焦情绪障碍。来访者伤害自己都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吗?来访者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到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看似相似的症状,都可以用情绪障碍来解释吗?杜医生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大家学习和收集情绪背后的核心症状,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咨询师的提问技巧对识别精神症状的重要性。同时,他还肯定了心理老师工作中的敏锐性和好奇心,鼓励心理老师与精神科医生之间双向奔赴、互动互补,提高治疗效果

巧用网络,氛围建设

针对很多学生沉迷网络,尤其是深受各种“微信群”影响,杜亚松提出心理老师与其花力气废除微信群,不如发挥网络的“双刃剑”积极作用,尝试用“群”去帮助孩子们,在“病友群”中传播正能量。另外,心理老师可以携手班主任,在班级心育过程中运用心理活动课或者主题班队会,教孩子们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在日常的宣传和活动中注重渗透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观念

理性认知,善行助人

杜亚松指出,学生的情绪问题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是伴随有精神症状的个案。心理老师在家校沟通时,要以学生的在校表现和症状为主,不带有色眼光,在日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始终坚持以来访者权益为考量,一视同仁地尊重每个学生,包括在开展全员导师工作时,也尽可能多听听“问题”学生的心声,客观看待他们。不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应学会换位思考,先理解,再发声

落日之秋,微风徐来,三个小时的讨论大家仍感觉意犹未尽,让我们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心灵滋养,共赴一场美好的助人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