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研究 > 普陀馨苑 > 心理健康 > 正文
家校同心 医教同行 守护成长
来源: 普陀区教育学院    作者:田守花   发稿日期:2020年10月16日

家校同心 医教同行 守护成长

对后疫时代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性和多样化,924日下午,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杜亚松)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及普陀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骨干教师相聚一堂,开展现场个案督导活动,杜亚松教授担任督导专家。

一、透过症状 看见家庭

高中学段三位心理老师分别汇报了近期遇到的棘手案例,内容涉及学业、情绪和行为问题。杜亚松教授询问来访者的病程发展,一轮轮聆听咨询师的辅导细节,一次次梳理老师们的工作思路,带领大家逐步清晰地看到三个个案之间的相似之处。虽然每个个案的症状表现各有不同,发病的方式也不尽然,有的是内向性,自我情绪压抑造成精神疾病;有的是外向性,把情绪向外发作,出现行为失控、拒学厌学等等,但是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各自的家庭问题,反映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态度。

二、家校一体 合力助人

同时,针对个案的后续干预,杜教授综合家庭、学校、医院等多个角度,给出相应的个性化建议。

基于个案一,杜亚松教授指出:(1)来访者在咨询中出现高风险言语时,咨询师在稳住自身这个大容器的同时,重点要探讨行为背后的动机,动机明确相应的行动也就不难判断。(2)心理教师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涉及双重身份,心理教师要始终基于为了来访者的利益的考量合理使用保密原则。(3)对于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界定,首要的、基本的原则在于其社会功能影响程度,心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评、家长反馈、教师回应等多方信息,综合判断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给出合理的评估。

随后,杜亚松教授又一语道破了个案二的主要症结,即家庭系统的问题。单亲家庭常见的母子关系是互相约束或是互相看不顺眼,因此该个案的突破口在于家长。如果家长配合,可以采用家庭治疗;如果家长不配合,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商议,明确责任,做好个案的转介或咨询服务。

针对个案家长的疑问和顾虑,杜教授用他一贯温和而有力的话语给予家长肯定和鼓励。杜教授强调有的精神病性患者早期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的病情,这时更需要心理教师通过专业眼光有效甄别,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杜亚松教授幽默风趣、善接地气的方式给人以启发和反思。他时不时分享个人的工作经历,让老师们豁然开朗,也教会大家运用全面、系统的视角看待来访者的问题。另外,杜教授还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工作规范,做好必要的人际、时间等设置和界限,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自己又对来访者有益。

杜教授说,督导起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个案分析激发大家自我反思,重新审视我们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帮助我们走得更远、更稳。一个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的开始,未来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将带着这些精神食粮,携手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