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研究 > 德育研究 > 正文
《以七彩乐园为载体,道德体验模式的架构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来源: 普陀区教育学院    作者:朱卿   发稿日期:2013年10月17日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使学校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素质提高的要求,拓宽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快乐健康发展,而且也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我校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开展了《以七彩乐园为载体,道德体验模式的架构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于2012年3月成功申报为市级德育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来的实践、研究、积累、总结,也取得了很多收获,现将研究情况作概要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今天的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基础道德出现了知与行的分离,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内化为行为,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教育又呈现了“学科化”、“成人化”、“简单化”趋势,缺少体验的学校德育致使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生由于缺少亲身的感悟、体验、内化,而使道德规则成为抽象的符号和空洞的说教。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导引作用。而此课题的研究中,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七彩乐园”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以体验养成为途径,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体验,将道德教育内化到学生的生活体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主动对接纲要精神

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和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我校围绕这一理念开展的课题研究,无论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旨在通过校内外多样的课程与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将道德教育内化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多角度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积极回应城市价值取向

上海市提出了“包容、公正、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七彩乐园”德育体验模式的研究,正是这一价值取向在学校中实施的积极探索。七彩的象征寓意,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抽象的价值取向具体化,并内化在课程和活动中,从而便于在学校教育中实施。

3、努力适应教育转型发展

上海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级体系成为教育发展之重。以学定教、以学定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多样化的课程的研究,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统一化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改之以发展性、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多元主体、多元方式的评价,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不断深化两纲教育实施

上海的两纲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基,而使两纲教育更好的发挥作用的瓶颈在于如何实施、构架校外两纲教育的实施体系。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在校内创设了“七彩乐园”实践基地,校外与企业、社区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充分调动了校内外资源,并积极构建德育的校外实施体系,从而不断深化两纲教育在校外的实施。

5、立足于区域教育的要求

我区提出的“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的核心理念,要求学校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为学生多元发展构建最佳的成长空间;通过贯通校内外资源,为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构建最佳的成长空间。

6、立足于校本特色的打造

教育特色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备基础。打造鲜明的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七彩乐园”是我校的一个传统项目,特别是种植园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从“七彩乐园”出发,打造孩子们情智和谐发展的乐土。同时,我校将课题作为带动整体发展的抓手,通过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达成学生快乐的成长,打造学校特色。

二、相关概念界定

道德体验:整合资源,依托校“七彩乐园”实践载体,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有效组织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发学生对道德的切身体验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协调、融合,促成外在的教育与激发学生内在德性成长的交融。

道德体验模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由学生自主参与真实的道德实践活动,以体验为切入点并通过体验形成个人独特的情感——态度系统和意义世界,促进情感和认知相互影响,以生成和发展完整的个体德性。这种道德学习理念、取向及其操作样式称之为“道德体验模式。”(引自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

七彩乐园:七彩乐园是我校开展体验性德育的有效载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结合学校育人目标,以富有童趣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给校内基地:种植园、百鸟园、交通路、阳光暖房、追梦园、长征之路、知心屋命名,赋予基地寓意、情感特征。通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实践活动过程,内化为每一个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充满生命情趣的七彩乐园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七彩乐园为载体的道德体验模式:根据七彩乐园各基地所蕴含的育人目标,挖掘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等三类课程及学校传统、特色活动中丰富的教育内容。挖掘基础型课程中与基地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实施科目的细化,同时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德育教育,凸显基础型课程承载的教育功能;开发拓展型课程,以校本课程为主,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主体体悟意识和能力;以主题探究为主要方式,结合校本课程,在小课题研究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有效促发道德体验;根据基地课程内容,充分挖掘社区及家长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基地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

三、研究的目标

1、贴近学生生活,开展“七彩乐园”分层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内化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2、依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逐步构建适合不同年级的七彩系列校本化德育课程系列。

四、研究的原则

1、需求性原则

我们根据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新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选择了“七彩乐园”德育体验模式这一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研究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并结合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

2、整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遵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整体性原则,逐步深化课题研究。

3、课程性原则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校将德育体验活动和学校三类课程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多元的德育体验的实践探究。

4、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中,我校不仅将学生作为聚焦的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和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同时也将研究者作为主体,鼓励教师多参与,共研究。

5、实践性原则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实践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体验方式,将实践与课题紧密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推进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实践。

五、研究内容与过程

1、确立七彩乐园道德体验模式的研究目标

我们根据“立德为本”“育人为先”的德育理念,依据《生命教育纲要》和《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的育人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文化与所处社区特点,确定了以培养学生“健康、品优、善思、能动”为总目标,以“七彩乐园”为实践基地,结合颜色寓意,进行了七彩乐园育人目标的研究。

2、设计七彩乐园道德体验模式框架

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结合学校育人目标,七彩乐园各基地的育人目标,将它们与实践、体验活动相融合,构建出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实践活动过程,内化为每一个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充满生命情趣的七彩乐园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德育框架。

3、试点七彩乐园道德体验模式研究

我们着力开发“七彩乐园”为载体的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课题先以“青色——种植园”作为试点,整合资源,规划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活动设计,在试点过程中,我们不断修改与完善“七彩乐园”为载体的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

4、推广七彩乐园道德体验模式应用

总结试点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将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可行的成果推广应用到其他颜色的研究中。

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在《以七彩乐园为载体,道德体验模式的架构与实践》的研究中,深深体会到 :

1、创造道德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感悟道德境界

人的德性是在真实的生活和自然的活动中养成,现在的学生在父母的娇宠和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缺少同伴间相互交往、交流的机会,缺少真实的生活和社会体验,这使得他们普遍缺乏一种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操作对象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不知道怎样化解冲突,不知道怎样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面对挫折……学校架构“七彩”道德体验模式,贯穿校内外,以七彩乐园为载体,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演讲比赛、读书比赛,各类文艺、体育活动,到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从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承担主要作用到一批批学生走上班级管理岗位形成独特的班干部轮岗制……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展示风采、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在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良好个性。因为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们用心智去感受、体验、关注、欣赏、评价的过程,带有实践性、亲历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导航性。这份经历、感受与体验对于他们的成长而言是一份难得的财富。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学习、形式活泼的道德践履活动,能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2、创造优良的道德生存环境,形成和谐融洽、安全有序的人际关系和生存空间

“道德存在于关系——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操作对象发生的关系中,是人在面临一个境遇、一个真实关系时的选择”。既然道德是关系的产物,我们就不能只看个人而不研究人所处的环境。

90年代以来,国内外人格研究理论的一个观点是:人格的基础是自尊、自信。而自尊、自信单凭自己是不能建立起来的,学生年龄越小自我概念就越是依靠外部的评价建立起来。老师、同学、父母对他的评价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这个外部评价就会转变成他内部的自我评价。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是着力于怎么把道德规范教给学生,而轻视学生的生存环境,不能给他们安全感、归属感、尊严感,道德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学校的班风、校风、师生关系、伙伴关系都构成学生在校的重要的生存关系。班级温暖不温暖,师生关系怎么样等等。在这个良好的关系中,教师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学校特别重视师德建设,从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入手,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安全有序的人际关系,创造优良的道德生存环境,让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和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越来越高,家长要求“进入学校、了解学校、评价学校、监督学校、参与教育”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开门办学、让家长参与、让社会关心,这样的学校就不会成为“孤岛”,教育就会逐渐摆脱封闭。因此,架构“七彩”道德体验模式,就是在学校、家庭、社区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它不仅是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而且还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集结学校、家庭、社会之力,形成道德体验的正合力。

3、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不教之教”的道德自律习惯

学生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他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离开教师。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必然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教育,追求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那么,尽可能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以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主动进行道德学习、自觉磨练道德意志、积极投身道德实践、不断完善自我、走向道德成熟就显得突出和必要。

首先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很多东西都是习惯成自然,而真正成为自我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就必须经过学生内心体验这一关。如果说教学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那么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学校思考在学生求善的过程中通过外部要求和规范不断地鼓励和强化,开展必要的行为规范养成实践,使学生内心的求善倾向通过自我反思和外部规范不断地定型化,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

其次开展反思性活动实践。如针对同学们日常之间存在的不良现象和社会热点、两难问题,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讨论,真诚交流相互沟通。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循循善诱的“精神助产士”的角色,通过“引入性提问”、“深入性提问”等教育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论辩,引导学生探究自身主张的逻辑,揭示学生观念中的矛盾焦点,让学生在辨析当中领悟恰当的价值观念、锻炼思维批判力、道德选择能力、创新能力,构建新的人格。

4、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过程,教育环境、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要使各种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实现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需要靠制度、法规来提供保障和导向。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学校教师共同参与,人人进行研究,将研究和实践过程结成一体,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反思、分析、研究与总结循环进行,不断修正课题研究的内容。

(2)文献调查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制,了解学生在七彩校园生活中的体验、感受,探索学生身心发展与道德成长之间的规律。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种情况的掌握和控制,进行归纳、分析、综合, 使之系统化, 提炼经验。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课题实施以来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从整个研究团队来讲,由于大家秉承了合作共赢研究团队的精神,即:“能者为师,善者从之;朝花夕拾,成长恒之”,因此,在课题组里彼此尊重,相互欣赏,又不缺乏学术争论。 有时会为一个资源的利用有效与否反复争论,也会为一个设计的是否科学反复探讨,直到火花点亮、智慧生成。

1、构建学校“七彩乐园”德育课程框架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主导,以坚定地理想信念、较高的公民素质、健全的人格为三大目标,贯穿校内外,以七彩乐园为载体,结合学生直观性的认知特点,赋予色彩以象征寓意;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构建以道德体验为主要途径的校内外比翼齐飞的课程框架。(详见附件)

总框架说明:

横向:在“以七彩乐园为载体,以道德体验为途径,贯穿校内外的课程框架”下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纵向: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目标聚焦:这部分内容包括两纲目标和学校目标。两纲目标是各个颜色的象征意在两纲中的目标要求。学校目标则是在两纲要求下,结合我校实际所确定的校本目标。

(2)两大体系:这部分包括了校内体系和校外体系两部分。校内体系中包括以课堂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校外体系主要是走出校门,不以书本知识为主,更多注重实践体验的各种活动。

(3)实施途径:这部分包括了课程和科目及主题两部分。校内体系立足于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展开进行教育教学。基础性课程的科目主要从语文、数学、英语、品社、自然、劳技、美术、信息、体育等九门基础学科中找与各个模块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拓展性课程主要包括社团、专题教育和家长课堂。探究性课程主要在探究课上进行,它是以小课题为主,以校内基地为场所的校本研究性活动。

校外体系中的活动主要分为限定性活动、自主性活动以及学科校外活动。限定性活动是指学校规定的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自主性活动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有选择的开展。学科校外活动是校内体系中学科课程可能涉及到的要到校外开展的活动。学科校外活动不是一定要有的,但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所教学科的特点,将校内的知识延续到校外进行。

校内体系的课程与校外体系的活动并不是割裂开的,它们之间有着交叉,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4)主要内容:根据实施途径,选取其中与模块相关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5)基地资源:这部分包括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部分。校内基地主要是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根据颜色的寓意,开辟一个与此相关的实践场所。校外基地则是从市、区、镇及家长志愿者推荐的基地中选取适合小学生的实践体验场所。

(6)分层实施:这部分主要是将实施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放在各个不同的年段进行教学。

(7)评价方式:这部分主要是评价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自主性评价等原则,各个学科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制定各自的评价方法。

分框架说明:

1、以红色为例

(1)象征寓意:红色象征着国家尊严。

(2)目标聚焦:两纲目标是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国家意识教育;学校目标是心中有伙伴、心中有家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

(3)两大体系:校内体系和校外体系。

(4)实施途径:校内实施途径中包括基础型课程中的语文、品社、美术、音乐、数学;拓展性课程中包括了锦绣中华、文学赏析、仪式教育、专题教育和家长课堂。探究性课程中包括了中国文化箱、我伲长征人和民俗工艺。

校外实施途径的限定性活动包括了节庆活动和缅怀先烈。自主性活动中包括了爱国主义之旅和寻访足迹。

(5)主要内容:在校内体系的基础型课程中,红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红”系列的相关篇章和内容;在拓展性课程中则有着喜庆中国、笔墨书香、经典诵读、长征诗社、国旗下讲话、入队团仪式、伟人教育、时事教育、金融中心、京韵等相关内容;在探究性课程中有节庆认识、节庆习俗、地方语言、长征精神、折纸艺术、泥塑工坊、编织工艺等内容。

在校外体系的限定性活动中主要有传统节日、红色纪念日、走进先烈、读吟诵系列活动等;在自主性活动中有着参观考察、重走长征路、家乡变化、寻访英模等内容。

(6)基地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是学校里的“长征之路”;校外资源主要包括了烈士陵园、公安博物馆、顾正红纪念馆、钱学森图书馆等。

(7)分层实施。( 见成果资料 课程总框架)

2、整合资源,全纳各方工作

“七彩乐园”体验性德育模式的研究,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全纳了学校的各项工作,课程与活动、教学与管理都在其中,并打破壁垒,整合家长和社区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架构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如:依托家校合作教育志愿者团队,运用志愿者的专业技能,鼓励家长志愿者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赋予家长志愿者开发校本课程的自主权,让学生享受课程、通过家长课堂丰富道德体验;成立一支由热心家长组成的护校志愿队,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并由家长护校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现学校已有一支277人的家长志愿者团队(其中护校志愿者158人),形成了社会实践类、课程类两大类12小类的菜单式家长信息资源库,目前已开发了校内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两大系列的有趣课程。

(见成果资料 《家校齐携手 共育智慧才》手册)

3、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功能

实践是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旧有认识,形成新的认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本领和分清善恶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体魄、锤炼意志。七彩乐园的德育体验模式充分利用了校内外的资源,坚持以德育生活化理念引领,以“七彩乐园”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以体验养成为途径,进行德育体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体验,从而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健康、品优、善思、能动,具有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如:种植园实践活动,借由科目实施,让学生身历其境,感受“播种时期待、耕耘时辛苦及收割时喜悦的心境,并发挥同理心,对生命产生感动,落实在生活实践上,体悟人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快乐体验中推动校园理念,促进情智和谐发展。又如学生在“爱鸟、护鸟”实践活动中,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仔细观察百鸟园中鸟吃食、休息、嬉戏、飞行等生活习性,和小鸟交朋友。高年级的队员们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了鸟类生长繁殖观察实践活动,观测鸟的孵化、育雏,感受生命的神奇。队员们在观测日记中写道: 在“百鸟园”我们看到了鸟的孵化、育雏的全过程,它们的爸爸妈妈们为了抚育后代,不辞劳苦用自己的体温孵化小鸟,然后用嘴对着嘴把食物灌到小鸟的肚子里,前前后后忙碌了30多天,特别是当我们为了观察它们孵化、生长的情况而不得不打扰它们时,它们的爸爸妈妈们在我们的旁边唧唧喳喳是那么的焦急,好象在恳求不要伤害它们的小宝宝。我看到这情景,不由得想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我们操劳,为我们的快乐成长付出了很多,我们也要回报长辈。在“爱鸟节”中,队员们还在社区开展护鸟活动,呼吁居民以实际行动关爱鸟,让人和鸟类和谐相处。“爱鸟、护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及学习实践中了解更多鸟类,获得有关的知识,潜移默化激起学生护鸟的情感,感悟尊重生命,学会感恩。再如学生在参加“小眼睛看大世界”七彩实践之旅中,通过走进各实践点考察,一篇篇体验文章记录了孩子们的收获、感悟、反思。(见附件1 问卷调查)

(见成果资料 《校园吉尼斯,七彩乐园行》手册 )

4、教师的育德能力、课程开发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在课题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现代德育理念,提高了意识:一是“育德意识”,育德不仅仅是道理的灌输和传授,而是要强调每一个学生道德好习惯的养成、品性的习得;二是“科研意识”,学校德育工作要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每一个教师行动研究为主体,学校德育工作才会从活动型转变为研究型,突击式转化为长效化;三是“实效意识”,育人要育根,德育工作要追求实效,只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规律,关注每一个教育活动过程管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才能得以实施,学生道德内化才能收到实效。同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得到不断增强,过去教师总是认为课程开发是专家的事情,在七彩乐园的德育体验模式的课题研究中,许多教师参与了校本科目的开发,他们在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的发展潜力,现有资源、优势资源等基础上,结合自身特长,开发了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有老师说,原以为科研开发是很难的事,可在开发的过程中,发现校本其实就是从学生身边找问题,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成长,我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共同参与红色系列课程《长征之路》的退休教师说:在查找长征历史资料时,竟找到了五十七年前自己的小学毕业照,很激动,希望来给孩子们上课时带孩子们了解长征的过去、现在,了解脚下的土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实现未来美丽中国梦。老师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中充分认识到,学生既是课程的受益者,也是反映课程效能的评判者。只有聚焦学生、发展教师,才能让课程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渗透,使他们能感受到校本课程给予的自由和欢乐,真正做到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见附件2 教师参与校级项目表)

5、快乐实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当代教育学理论提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唯一基础,学生的品德素质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在系列化的七彩德育课程体系下,学生快乐实践,形成互助、分享、友爱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6、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在七彩校园生活中,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理、自律的能力。如我校大力推广的值周班级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每天早晨7:40分,都会在校园内“风车”前看到我们值勤队员挺拔的身影;听到值勤队员们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以身作则,好好工作;感受到队员们工作的热情:加油、努力、有信心!每天,同学们按时到岗,是强烈的责任心教会了孩子们懂得学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在值勤工作中他们走出了自己的班级,广泛地走进了更多的班级更多的同学之中,这是一种提升多方面能力的锻炼,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体会;学校还成立了午餐管理、检查团队,指导学生文明用餐、开展光盘行动,学期结束评出星级午餐管理团队;学校还于2007年组建了一支“小企鹅”志愿队,小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校园、社区中,开展志愿服务,在服务中享受快乐,获得成长。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合作、学会组织、学会反省、学会约束,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7、营造了深受学生喜欢的高雅的七彩校园环境

漫步校园,在青色种植园中,孩子们种下希望的种子,守望幸福的收获;橙色百鸟园中,孩子们与小鸟亲密接触,感受生命的成长历程;紫色追梦园中,学生们相约童话人物、吟唱古诗,寻找自己的纯真梦想;魅力校园吉尼斯墙上,一块块奖牌,述说着一个个挑战自我的故事。。。。。。教学楼走廊上的一幅幅画,透露出孩子们超凡的才情和智慧,每幅画里都洋溢着童真和童趣;楼梯上的一幅幅照片展现着一个个难忘的活动撷影;“我最棒”版面中展示着学生的作品,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轨迹;走进班级也收获满满的惊喜, “星星榜”、“ 七彩棋盘”、“生日祝福”、“书香角”、“ 流星花园”、“世博墙”等。。。。。。学生们在七彩校园中纯真梦想,成长与快乐同行!

8、探索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利于道德发展的德育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环节,具有鉴别、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做到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自主性评价相结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如:自我评价法,让学生在评价中参与,在参与中认识自我,寻找自己的闪光点,自我激励,勇往直前。我们课题组根据构建研究目标要求,编写了《长征中心小学校园学习生活手册》、《小眼睛看大世界手册》、《校园吉尼斯》、《七彩寒暑期生活手册》等,构建多元主题式评价准则。

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只有在生活践行中才能立德树人。学校开展《以七彩乐园为载体,道德体验模式的架构与实践研究》也仅仅只是初步的探索,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办学理念为引领,持之以恒地开展七彩乐园养成教育,实践体验重养成,知行合一育新人。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