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份目录 > 学院主站 > 新闻动态 > 正文
“疫”路相伴 会心成长
发布日期:2020-06-05    作者:德育室   点击率:

2020520日下午,“‘疫’路相守护,督导馨体验”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督导培训在普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杜亚松教授担任督导专家,区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心理志愿者和部分心理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随着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返校复学工作的推进,学校心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调整状况,实现心理“复位”,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次督导,来自区内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三所学校的心理教师分别就疫情以来遇到的疑难案例进行了汇报,问题聚焦于情绪障碍、学业压力、人际困扰、行为谱系障碍等。

在返校复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平日教师眼里的“好学生”突然逃避上课,甚至不愿来校,情绪很不稳定。对于这类个案,杜亚松教授通过仔细询问咨询师,了解个案在咨询中呈现的典型症状和心理事件,再与家长互动,就个案的成长史和学习经历进行深入沟通,层层剥茧,带领大家多重认识、甄别个案具体的临床表现,一方面现场解答了家长的疑虑,另一方面也让大家看到借助医教结合渠道处理危机个案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杜亚松教授对咨询师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表示肯定,不仅咨询记录详尽缜密,而且拥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善于捕捉个案的核心症状,及时厘清和调整咨询计划,为后续的转介工作奠定了基础。

对于在生活中突然遇到刺激事件而引发情绪困扰的个案,该怎么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呢?杜亚松教授建议,心理老师要淡定,要通过自身这个稳定的容器让来访者正常化解各种应激反应。对于来访者反复出现的负面情绪问题,杜亚松教授结合其临床经验指出,咨询师可通过澄清事实,帮助来访者把情绪从应激事件中剥离出来,同时从资源取向角度引导来访者用实际行动改变。

有些学生平时就存在人际关系困扰问题,经历了一段时间相对封闭的居家网课后,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回归校园、融入集体,也是令人头疼的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杜亚松教授表示,复学后要及时对这类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要学会抓住“情绪”这一关键症状去收集和验证信息,当然一切要以个案的事实表现为依据,忌讳主观假设。此外,杜亚松教授还指出,心理教师在运用各种咨询技术处理棘手个案时,应做到在共情阶段保持感性的支持,在干预阶段保持理性的态度。

对于已被明确诊断心理问题的个案,杜亚松教授提醒,要学会梳理个案症状发展的时间轴和逻辑线,帮助自己进一步评估和排查个案的心理发展,同时还强调在对这类学生开展工作时,除了学校针对性的、持续性的心理辅导,还需要整合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咨询师在投入极大的工作热情的同时,也要厘清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职责和界限,不过度卷入,学会适时转介。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杜亚松教授建议,可以在复学一周内,进行全校范围的心理普测,了解和把握当下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也强调,疫情只是一个诱发因素,在处理个案时还是要更关注现象本身,剖析现象背后的成因,不能给心理套上“疫情”紧箍咒。

(来源:德育室审核:王萍) 

相关信息
沪ICP备19030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