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创建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二十届文明在线网(2019-2020) > 特色指标 > 品牌创建项目 > 正文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有效教学十三载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普陀区教育学院文明创建特色案例

 

普陀区的有效教学研究始终遵循这样一条路径:开展行动研究,理论结合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首先从课堂实践中提取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然后梳理归纳形成当年的研究主题;学校围绕主题开展多轮次的实践探索,其间华东师大课程所钟启泉教授的研究团队与市教研室的专家对学校的实践反复进行评估、诊断和指导,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形成初步成果;组织全国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展示共享研究成果,同时倾听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反思自身研究和实践的不足,最后重新回归课堂,“咬住尾巴连环跟进”,继续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实践。普陀区在实践中坚持“工作即研究”的原则,用研究方式的转型促成教师角色定位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

2006年至2018年的12年头里,我们开展的研究主题涉及以下12个方面:

1)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有效教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

3)从“传授”到“对话”——课堂有效互动的研究

4)从“育分”到“育人”——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评价

5)从“失范”到“规范”——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研究

6)从“关注教师”到“研究学生”——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分析研究

7)从“个体学习”到“建设学习共同体”——有效教学视野中学习环境的创设的研究

8)从“机械训练”到“意义练习”——有效教学视野中练习的系统开发

9)从“教师为主的课堂”到“师生合作的课堂”——基于合作学习的微视频研究

10)从“关键知能”到“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11)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2)从“教学要求”到“满足需求”——信息素养与软环境设计

13)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共同体的创造

 

在十三年的研究中,普陀区教育学院整合区域力量,区校互动,围绕研究主题,细化课程标准,制定各学科落实到章节的新课程实施要求,为广大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提供了支架。明确实现有效互动的六条要求,从互动的策略、行为与技术等三方面,探索课堂教学从“传授”向“对话”的转型。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内在呼应的逻辑链,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六个特征。通过转变教师的角色及行为来促成学生有效的学习,实现课堂从“教堂”转型为“学堂”。关注从“课堂规范”到“课堂分析”再到“课堂评价”这一研究历程本身的价值,努力探索把学生的学习真正放在分析的主体位置。深入分析班级授课制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利弊,聚焦“学习共同体”建设,着力开发“学习伙伴”这一班级授课制中最大的资源。建构并优化了学科的目标体系,制定出细化到章节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将此作为作业布置、练习设计的“基本线”,解决长期以来教师自主开发设计练习的能力不足、作业练习形式单一枯燥、内容随意零散等问题。结合学校网络环境优化工程,开展了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实验,旨在实现从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型为“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型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模块化单元教学设计,化零为整。在“能动学习”这一关键词的导引下,探究教学环境调整与改变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围绕信息素养提升,在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着力开展项目研究,继续深化“精课堂”项目;将数字教材应用研究引向学科本位的需求分析、应用设计、教学实施与实效评估;开展初高中数字资源建设项目。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有效教学十三载


“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随着教育的发展又在不断衍生出新的问题。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学生群体的变化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需求,普陀区将“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作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以上海市“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为指导,从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出发,站在课程和育人的高度,将继续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